哮喘的疾病知识与防治

哮喘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资料显示全球每20个人中就有1个患有哮喘,约计3亿人,中国哮喘患者近3000万。哮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全球公共健康问题。只有正确认识哮喘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我国哮喘发病率近年来持续增长,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需要一个有效的哮喘管理方式通过评估、治疗和检测来达到并持续哮喘控制。

哮喘行动计划是患者进行哮喘自我管理的重要工具,是根据症状和/或峰流速作为判断病情严重度和控制水平,可以帮助患者按计划接受治疗,识别哮喘加重的征兆及其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缓解治疗措施和把握非计划就诊的时机。

哮喘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AHR),当接触多种刺激因素时,气道发生阻塞和气流受限,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者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几乎所有的哮喘患者都有长期性和发作性的特点,因此典型哮喘发作三次以上,有重要的诊断意义。病人的自觉症状有胸闷、

气急、即呼吸困难,可自行缓解或用平喘药物治疗而缓解。病人每次发作前,以过敏性鼻炎为先兆,鼻咽发痒、眼痒、流清水样鼻涕,打喷嚏,伴胸闷、轻咳、有痰又不易咳出。对季节性发作明显的患者,上述前驱症状通常相当明显;紧接着出现胸闷、胸部压迫感、吸入气不够用,甚至断气。不能平卧,被迫坐起,头向前俯,两肩高耸,两手撑在膝上或桌上、呼气长吸气短,发出高调的鸣笛声,各种呼吸肌参与活动,颈胸肌运动明显,吸气时出现很深的陷凹。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因肺泡内残余气体过多,影响气体交换发生缺氧,出现面色晦暗、口唇指甲发紫、四肢冰凉、心跳增快、脉搏细弱、大汗淋漓、情绪紧张。有些患者的哮喘发作无明显的周期性,一年四季经常发作,因此需要常年用药,不少病人用药虽能控制,但缓解期时间很短。

有了上述的症状,再在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包括肺功能检查、血液检查、和过敏原检查。肺功能检查对哮喘病人的诊断和治疗都很重要。而过敏原的检查是要寻找过敏原和确定过敏原,还可以通过过敏原的浸出液做脱敏疗法。

哮喘不同于其他疾病,它具有长期性、周期性的显著特点,因此治疗方案的设计应当根据基本原则,并参考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在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主要是用支气管扩张剂,如β2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为了达到速效的目的,通常用气雾剂吸入的形式,一般15到30分钟即起平喘作用,但维持时间只能是3-6小时,停药后哮喘可能再次发作。因此在哮喘急性症状缓解后,疗效的巩固和反复发作的预防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为此需要同时和合并使用吸入皮质激素类抗炎药,以消除气道的炎症,降低气道的反应性。慢性哮喘或反复发作的哮喘缓解期的治疗的核心在于控制气道炎症,整个治疗的设计最好用阶梯式的治疗方案。

总之,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监测,如果控制不好,肺功能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害,所以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接触过敏原、接受正规治疗、减少并发症,减少城乡照护差距,提高所有哮喘患儿生活质量。

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本文内容是基于现有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旨在为医生提供专业领域的知识更新和教育目的。在实施任何医疗程序、治疗方案或健康计划时,医生应依赖自己的专业判断,并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
查看全部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