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抵抗不容忽视 三条小贴士请收好

阅读量:623

“胰岛素抵抗”这一概念,对公众甚至糖尿病患者而言都比较陌生,但它却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核心病理机制之一。不仅如此,许多代谢性疾病如肥胖、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多囊卵巢综合征、脂肪肝和痛风等,都与胰岛素抵抗息息相关。  简而言之,胰岛素抵抗就是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从而引发血糖过高的情况。这种情况既可能出现在糖尿病患者身上,也可能出现在健康人群中。那不同人群,应如何关注胰岛素抵抗呢?

以下三条小贴士,各位请收好:

一、TO所有朋友尤其是胖糖友:都需要关注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通常由肥胖驱动,尤其是腹型肥胖。肥胖时,过多的脂肪会在肌肉和肝脏组织及胰腺组织中蓄积,造成胰岛素抵抗,使肌肉对血糖的吸收减少,而肝脏释放的血糖增多,同时还会损害胰岛细胞的功能。  

中国人更容易形成腹型肥胖,当腹腔内脂肪所释放的有害因子释放到血液中,会导致全身的胰岛素抵抗和动脉粥样硬化,还会增加冠心病、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即使体重正常,如果日常饮食中脂肪和添加糖摄入量较高,也会令胰岛素高强度分泌而产生疲劳感,增加胰岛素抵抗风险。胰岛素抵抗并非完全为病理状态,在某些特定的生理条件下,如青春期、妊娠中后期人群,以及部分长期服用特定药物的老年人都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

二、TO“不明群众”: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

“不明真相的群众”可能就要问了,那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如果身体出现以下七种情况,就一定要注意了:  

1.食欲突然大增;

2.容易饿,甚至刚吃完就饿;

3.特别爱吃甜食;

4.腹围变粗;

5.患有黑棘皮病(在腹股沟、腋窝和脖子后面形成连片深色斑点);

6.血脂紊乱,甘油三酯升高;

7.脂肪肝。

三、TO胰岛素抵抗关注者:如何预防和治疗胰岛素抵抗?

在了解了胰岛素抵抗的基本情况后,大家该如何预防和改善胰岛素抵抗呢? 国际推荐的最佳方式是调整不良的生活方式,保持低碳水饮食、合理运动和充足睡眠的生活作息。根据胰岛素抵抗的具体发展情况,在医生的诊断下,可以使用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进行治疗。 其中,PPAR全激动剂西格列他钠,就能对因改善胰岛素抵抗,降糖同时调节血脂等其他代谢综合征。 


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本文内容是基于现有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旨在为医生提供专业领域的知识更新和教育目的。在实施任何医疗程序、治疗方案或健康计划时,医生应依赖自己的专业判断,并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
查看全部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