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科普 | 诺如病毒、轮状病毒...开学季遇上秋季流行病,如何做好孩子防护治疗?

健客医生官方号
阅读量:1658
点赞量:2
关注

夏天夏天悄悄过去留下小秘密...

美好的喧嚣暑假就这样结束了。

初秋恰逢开学季,各位“小书包”们也要开始收心为新学期做准备了。

然而,夏秋交替温差变化大,不少高发疾病都容易在此时找上门。方舟科普在此贴心整理了秋季儿童多发的疾病,各位家长日常要多加警惕,谨防中招!

秋季感冒

警惕指数:五颗星

一到换季,抵抗力较差的孩子就容易染上感冒。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通常由各种病毒引起,起病急,表现为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发热等症状。

孩子感冒了,家长先不要急着立马给孩子吃抗生素之类的药物,可以仔细观察孩子的状况,确认到底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

→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五点辨别!

1、观察鼻涕,风寒感冒一般是清涕,而风热感冒流的是黄涕。

2、观察舌苔,风寒感冒舌苔薄白,而风热感冒舌苔黄腻。

3、观察咳嗽,风寒感冒咳嗽不重,干咳且发痒,风热感冒咳嗽重,声音响亮且略显沉闷。

4、观察喉咙,风寒感冒一般喉咙不红肿,风热感冒一般喉咙会呈现红肿,并可能伴有扁桃体肿大等症状。

5、观察发热,风寒感冒发热轻,恶寒重,风热感冒则是发热重,恶寒轻。

风寒感冒可以选择风寒感冒颗粒、荆防冲剂、感冒清热颗粒等中成药。

风热感冒可以选择风热感冒颗粒、清开灵软胶囊、柴胡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等中成药。

→注意区别流感和感冒

流感和普通感冒不同。

普通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比较轻,主要是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咳痰,一般一个星期左右就能基本康复。

流感主要症状是高热、全身酸痛,部分患者可能有上呼吸道症状,致病率高,传染性大。

很多家长认为,流感和普通感冒一样,在家休息一下,吃点药就好了,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流感治疗不及时,不仅容易造成大面积传染,还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如果孩子确诊流感或表现高度疑似流感,建议在48小时以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流感的住院率和病死率,减少并发症。

目前,国内唯一推荐的儿童抗流感病毒口服处方药是「奥司他韦」。

诺如病毒急性肠胃炎

警惕指数:四颗星

每年的开学季,都是诺如病毒疫情高发期,多发生在托幼机构及小学。近年诺如病毒出现变异,人们对新的毒株较为易感。

诺如病毒是全球急性胃肠炎散发病例和暴发疫情的主要病原体,抵抗力和传染性均较强,传播途径极易实现,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水传播,也可经接触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经污染的手、物体和用具,以及呕吐产生的气溶胶等方式传播。

此外,人感染诺如病毒后产生的抗体没有长期免疫保护的能力,对其他变异的新型病毒并没有抵抗保护作用,因此,极易造成诺如病毒反复感染。

各年龄组人群均可感染,感染后多在48小时内出现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病程一般2-3天,预后良好。

→诺如病毒急性肠胃炎治疗策略

其实急性肠胃炎的治疗原则是一样的,无论是轮状病毒还是诺如病毒感染,只需要补充足够水分(首选口服补液盐),并提供辅助性治疗,一般可于1-3天内自行痊愈。抗生素对此病并无疗效。

绝大多数时候肠胃炎不需要化验大便。

肠胃炎不要吃止吐、止泻药!

绝大多数时候肠胃炎不需要抗生素治疗,抗病毒冲剂也没有用。

预防脱水是治疗儿童肠胃炎的基石。

→诺如病毒预防指南

个人卫生:勤洗手,消毒湿巾及免洗手消毒剂不能代替洗手

饮食卫生:不喝生水,水果蔬菜要洗干净,食物尤其海鲜要煮熟

避免接触: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

秋季轮状病毒性腹泻

警惕指数:三颗星

轮状病毒是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家长们可千万别把腹泻不当回事。在我国,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大常见病、多发病,全世界每年死于腹泻的儿童高达500-1800万!

→儿童腹泻三大注意要点

第一,预防脱水

第二,继续饮食

第三,合理用药

脱水是腹泻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口渴、尿少、皮肤干燥起皱、双眼下陷。

为防止脱水,应多饮一些糖盐水,最好到药店购买‘口服补液盐’。已发生脱水或者严重呕吐不能饮水的病人,需到医院就诊,根据医嘱采取静脉补液等治疗措施。

一拉肚子就停止饮食,这是很多人最需要更改的观念。禁食将会减少营养的摄入,不利于肠道修复。

腹泻初期,肠道消化吸收功能比较弱,脂肪、蛋白质会出现吸收、代谢障碍。这时可以多进食一些含淀粉类的食物。不建议进食牛奶和糖,但酸奶中的乳酸菌可以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可以适量饮用。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