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科普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乙、丙、丁和戊型,虽然病毒种类不同,但都足以对人构成严重危害,其中乙型和丙型肝炎可以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给全球带来严重的疾病负担。
乙型肝炎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率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率呈平行关系,如非洲、东南亚、日本和我国是HBV的中、高发感染区,75%-80%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是由肝炎病毒持续性感染引起的,其中50%-55%归因于HBV感染。肝癌患者血清HbsAg阳性率高于正常人。
我国经对全国28万自然人群的肝炎、肝癌普查分析表明,HBsAg标化流行率与肝癌死亡率呈正相关。
从临床情况看,乙型肝炎演变成肝硬化后,随着病程的进展、组织坏死修复的过程中发生基因的突变、HBV的反复增殖复制、HBV基因整合到肝癌细胞基因组内,一部分患者最终引起肝癌。从病理资料看,肝癌大多合并大结节性肝硬化,在我国这种肝硬化多由HBV感染所致。因此明确地说乙型肝炎是肝癌的“罪魁祸首”。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