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差,天壤之别:硝苯地平普通片、缓释片、控释片怎么选?

钙通道阻滞剂(CCB)是我国高血压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药物类别之一,其中二氢吡啶类代表药物硝苯地平(nifedipine)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凭借确切的降压与抗心绞痛疗效被广泛使用。2012-2015年大型高血压患病率调查显示CCB在我国作为高血压单药治疗的使用率高达46.5%,其中硝苯地平在口服CCB处方量中占比达27.41%,位居前列 [1,2]。
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硝苯地平从早期的常释制剂发展出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以改善短效制剂存在的血压下降过快、给药频繁及依从性差等问题。不同剂型之间在药代动力学特性、降压持续性、安全性和适用人群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直接影响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因此深入解析其药代动力学差异及临床应用边界,对规范用药、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剂型定义与释药机制
1. 硝苯地平常释制剂(普通片)[3]
硝苯地平普通片为最早上市的剂型,通过口服后在胃肠道迅速崩解、溶出,药物吸收快,达峰时间约30分钟。因其半衰期短(约5小时),需每日3~4次服药,血药浓度波动大,易引起反射性交感神经激活。
2. 硝苯地平缓释制剂[3]
缓释制剂通过特殊工艺延缓药物释放,包括膜控型(如缓释片Ⅰ)和骨架型(如缓释片Ⅱ)。其释药过程受胃肠道PH值、食物等因素影响,释药时间约12小时,每日需服药2次。
3. 硝苯地平控释制剂[3]
控释制剂(如硝苯地平GITS)采用渗透泵技术,推动层吸水膨胀后通过激光微孔恒速释放药物,不受胃肠道环境影响,可实现24小时平稳释药,每日1次服用即可。
表1 硝苯地平不同剂型的释药机制与特点对比[3]
二、药代动力学差异
硝苯地平作为BCS I类药物(高溶解度、高渗透性),口服吸收良好,但不同剂型因释放速率差异,导致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存在本质差异[3,4]。
1. 吸收与达峰时间(Tmax)
· 常释片:吸收迅速,Tmax约30分钟,血药浓度峰值高,下降快,易导致血压骤降和反射性心率加快。
· 缓释制剂:Tmax延长至2.5~5小时,血药浓度波动小于常释制剂,但仍存在“峰谷”现象。
· 控释制剂:Tmax为6~12小时,血药浓度平稳,无显著峰谷波动,可实现24小时平稳降压。
2. 生物利用度与半衰期
· 常释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较低(45%~56%),缓释制剂为84%~89%,控释制剂为68%~86%。
· 控释制剂虽生物利用度略低于缓释制剂,但其恒速释药特性使其在实际降压效果和安全性方面更具优势。
3. 蛋白结合与消除
三者蛋白结合率均较高(90%~98%),主要经肝脏CYP3A4代谢。控释制剂因其长效特性,表现出的功能性半衰期更长,更适于长期血压管理。
表2 硝苯地平不同剂型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对比[3,4]
总体来说,三者药代动力学差异决定了其临床应用定位:常释片适合短期、特殊情况;缓释片适合维持治疗但仍需分次给药;控释片适合长期维持治疗,尤其适合需平稳降压的人群。
三、临床用药建议与注意事项
1. 临床应用建议[3]
· 常释制剂:仅限于无法使用长效制剂的特殊情况,如某些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严禁舌下含服,以避免严重低血压或心脑血管事件。
· 缓释制剂:适用于血压控制较稳定、无法获取或不耐受控释制剂的患者。可考虑用于妊娠期高血压或动脉硬化患者。
· 控释制剂:建议为优选的长效制剂,适用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尤其伴冠心病、糖尿病、CKD、老年高血压及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若血压不达标,可增至60 mg或联合RAS抑制剂/利尿剂。
2. 特殊人群应用[3]
· 妊娠期高血压:可评估及权衡风险后选用缓释或控释制剂,常释制剂可用于紧急降压但需谨慎。
· 老年高血压:建议优先选择控释制剂,因其平稳降压,不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 合并CKD或糖尿病:控释制剂联合RAS抑制剂可增强降压效果并保护靶器官。
3. 注意事项[3]
· 禁忌与慎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衰、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严重肝功能损害等患者慎用
· 药物相互作用:与辛伐他汀合用时,辛伐他汀剂量不应超过20 mg。
· 服药方式:缓释和控释制剂需整片吞服,不可嚼碎或掰开(除部分缓释片Ⅱ型)。控释制剂在腹泻患者中可能影响药效。常释片严禁舌下含服。
表3 临床用药建议与注意事项要点汇总[3,5]
结 语
硝苯地平是我国应用最为普及的降压药物之一,其剂型演进极大改善了降压的平稳性与患者依从性。常释片起效快但血药浓度波动大,已不推荐作为长期维持治疗;缓释片可减少不良反应但需分次服用;控释片基于渗透泵恒速释药原理,血药浓度稳定,依从性高,是目前高血压长期平稳降压治疗的优选方案之一。
临床医师应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合并疾病及制剂特性,个体化选择用药方案,以达最佳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Wang Z,Chen Z,Zhang L,et al.Status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 results from the China hypertension survey,2012 2015.Circulation,2018,137(22):2344-2356.
2. 秦舟, 等.全国8市712192例高血压患者口服钙通道阻滞剂的使用分析[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9,17;(10):52-56.
3. 陈源源.硝苯地平不同制剂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4(11):1143-1148.
4. 刘建平.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5.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专家委员会.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5版.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5;53(09):977-991.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