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不死癌症”【第二期】
“为什么医院要做各种检查,这些检查到底是观察什么”。小编身边有很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都咨询过关于医院做检查的一些事。其实很多慢性疾病比如类风湿关节炎在治疗前、治疗中每隔一段时间及治疗之后都要做相关检查,但到底这些检查有什么作用,对医生的医疗行为判断有什么帮助,可能患者朋友们还并不清楚。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医生是如何通过一些检查项目来帮助患者诊治类风湿关节炎的。
其实,医生就是这个疾病“罪犯”的侦探员,只有甄别出类风湿关节炎之后,才能将其“捉拿归案”。




血常规
炎性指标: C 反应蛋白 (CRP) 、红细胞沉降血沉 (ESR)
血清学: 如类风湿因子 (RF) 、抗环瓜氨酸蛋白抗体 (ACPA)
其他: 临床要求的敏感性、特异性指标

下表是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ACR/EULAR)制定的适用全球范围内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诊断的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注意:当评估的总分≥6 分时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大关节包括: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小关节包括: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第 2-5 跖趾关节、第一指间关节、腕关节。
通过了解检查手段以及如何根据检查结果明确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相信患者朋友也逐渐明白了检查的重要性。这些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准确的诊断疾病,只有这样才能抓住疾病的要害进行“对症下药”。既然了解了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那患者朋友们应该怎么去“对战”呢?这也就是小编下一期想跟患者朋友们分享的内容—《谈谈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那些事”》。敬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