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的管理盲区,警惕“清晨高血压”!
大部分人在夜间睡眠时血压降低,凌晨2~3点降至谷底,在清晨醒前血压快速升高,早上6~10点从相对较低的水平短时间内迅速上升至较高水平,绝大多数人甚至会达到一天中的最高水平。

一些观察性研究显示,血压晨峰与心血管不良预后有关,例如缺血性脑卒中在清晨时段的发生风险是其他时段的4倍,心血管死亡风险在早上7-9点间比其他的时段增加70%。
病理生理学研究也表明,由于清晨时段人体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血液系统表现为促凝血倾向,导致心血管事件高发。
因此,“清晨”这一时间段常被认为是高血压患者的“魔鬼时段”。
专家指出,对于绝大多数患者来说,控制好清晨血压意味着控制好了全天24小时的血压。通过监测清晨服药前血压,可以很好地判断患者的降压治疗方案是否能够真正控制24小时血压。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为了防止体位性低血压,除了监测坐位清晨血压外,还要注意测量站立时的血压。
其次,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戒烟、戒酒以及充足的睡眠可以改善清晨血压。
研究发现,重度失眠患者和睡眠呼吸障碍综合征的患者清晨血压更容易升高,控制好这些疾病有助于清晨血压的降低。
《清晨血压临床管理的中国专家指导建议》指出,清晨血压控制情况不佳除了清晨血压过度升高自身的病理生理学原因外,更多是血压管理不善所致,如果选用了短效药物进行降压治疗,会出现药物性血压波动过大;若选用长效但实际上疗效不足以覆盖24小时的降压药物,也无法控制24小时血压。因此合理规范化使用降压药物是有效管理好清晨血压的关键。我国指南建议,高血压患者优先使用每日一次服药即可平稳控制24小时血压的长效降压药物,以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峰血压,减少血压波动,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研究显示,服用该药后6-12小时达到血药浓度高峰,其半衰期可长达35-50小时,是高血压患者24小时血压管理的合理选择。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举报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