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的诊疗方案

孙丽君个人号
阅读量:3493
关注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是艾滋病患者合并的最常见的巨细胞病毒病,主要发生于CD4计数小于50的患者。通常发生于单侧,未经正确诊断治疗可以快速进展至双侧眼睛首累,最终失明。

临床表现有哪些?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通常单侧发生,如不治疗可进展到双侧。临床上有两种类型:

1)外周型:属于比较轻的,表现为眼前飘浮物、黑点或周围视野缺损,轻者也可无任何症状。

2)中心型或者黄斑型:此型较重,引起失明者多位此型。临床上表现为视敏度下降,或中央视野缺损。

如何诊断

对于CD4细胞计数小于50的艾滋病患者,如果出现眼前漂浮物、视力下降或者视野缺损,需要警惕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的可能。

不推荐进行巨细胞病毒核酸检测、抗原检测或者血培养,因为这些检查对巨细胞病毒病的阳性或者阴性预测价值都很低。病毒血症也仅提示感染,不代表发生了终末器官的病变。

巨细胞病毒抗体的诊断意义也不大,虽然阴性提示巨细胞病毒病的可能性不大,但阳性只提示巨细胞病毒感染状态,不能诊断巨细胞病毒病。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的确诊主要靠眼底镜检查,需要有经验的医生完成。眼底镜下,表现为全层坏死性视网膜炎。其中中心型的病变位于视网膜后极部,表现为沿血管分布的黄白色颗粒状渗出,多伴有出血。当渗出与片状出血同时出现时呈碎乳酪与蕃茄酱样改变。周围型病变位于视网膜周边部,以黄白色渗出为主,无出血或仅有少量出血。新旧病变同时可见,病损广泛时可发生视网膜脱离。如果眼底镜检查表现不典型,可以进行玻璃体液PCR检查,有助于诊断。

如何治疗?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的治疗目的主要是为了阻止疾病进展,保存患侧眼睛的视力,预防对侧眼睛受累,需要尽早进行。需要有经验的视网膜疾病眼科医生会诊,基于病变的部位、严重程度、免疫抑制的程度等进行个体化治疗。

治疗分为两个阶段:诱导治疗和维持治疗。给药方式有两种:1)玻璃体内注射:可以使眼内的药物浓度瞬间提高,可更快地控制视网膜炎。2)全身用药:阻止患者视力进一步下降,预防对侧眼睛发病。全身用药首选缬更昔洛韦 900 mg BID,14-21天, 此为诱导治疗,然后视病情改为QD维持治疗,直至ART治疗后CD4计数>100-150超过6月以上,考虑停止维持治疗。如果患者不能应用缬更昔洛韦,替代治疗则选择更昔洛韦5mg/kg或膦甲酸钠90mg/kg IV Q12h 14-21天,然后 视病情改为QD长期维持。

对于威胁视力的中心型视网膜炎,除了上述全身用药外,还需加上玻璃体内给药,玻璃体内注射更昔洛韦2mg/次或膦甲酸钠2.4mg/次, 在7-10天内共注射 1~4次。

何时开始ART治疗?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的有效控制有赖于患者免疫功能的重建,所以ART也需尽早进行,特别是这类患者往往CD细胞计数低于50,如果推迟ART过久有可能发生其他严重机会性感染。但是,过早进行ART可能导致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加重视网膜损害。而视网膜炎初步控制后进行ART可降低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的发生几率。考虑到抗巨细胞病毒治疗1~2周即可控制巨细胞病毒血症,所以一般建议抗巨细胞病毒治疗2周内开始ART比较理想。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