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检查护理及高血糖管理
一、妊娠期检查项目
孕期最重要的检查有:唐筛检查、四维排畸检、糖筛检查
1.唐筛检查
怀孕期间的唐氏筛查是筛查唐氏儿童的一项重要检查。唐氏综合征是指患有21三体综合征的儿童。因此,在怀孕期间,孕妇的血液被用来检查人体第21条染色体是否异常,从而筛查胎儿是否患有唐氏综合征。检查通常在妊娠的前11-15周进行。事实上,唐帅的检查结果只是对胎儿是唐氏儿童的可能性的估计。无论是低风险、中风险还是高风险,孕妇都不应该太紧张。
2.四维排畸检
怀孕后,孕妇会做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也称为正畸检查,通过B超确定胎儿肢体和心脏的发育情况。多器官是否完好,是否存在先天畸形、唇腭裂和短肢畸形。一般来说,检查在怀孕20-26周时进行,但最晚不得超过28周。由于胎儿在20周前发育不良,28周后胎儿体积变大,这不容易检查。如果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没有异常,孕妇可以安全地抚养胎儿。
3.糖筛检查
在怀孕期间,通过检测孕妇的血液,使用糖筛来确定孕妇是否血糖升高以及是否患有妊娠糖尿病。有必要对孕妇进行血糖筛查,防止血糖升高,以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如果妊娠期糖尿病容易流产、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检查通常在妊娠24-28周进行。所以孕妇不能错过这次检查。经过良好的考试,他们可以放心了。
二、妊娠期护理
我们女性一旦明确自身怀孕,应保持心情舒畅和情绪稳定,并适当地听音乐和做胎教,避免接触不良因素,并注意做好饮食调护,还应注意休息和个人卫生。
1、保持心情舒畅和情绪稳定:孕妇应尽量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情绪刺激,这些情绪可能会对胎儿的健康和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孕妇的家属也应尽力配合,为孕妇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生活环境;
2、适当地听音乐和做胎教:孕妇可以听一些轻松优美的音乐来稳定情绪,同时也有利于胎儿的发育。此外,孕妇应该重视胎教,通过调整自身的身体内外环境,为胎儿的健康和智力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避免接触不良因素:在怀孕早期,孕妇应尽量避免接触放射线、化学物质等有害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胚胎的发育,导致流产或胎儿畸形。此外,孕妇应该尽量少去公共场所,避免感染流感或其他病毒。如果生病需要服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注意做好饮食调护:在妊娠早期,孕妇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早孕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因此,孕妇需要注意饮食调整,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的食品,采取少食多餐的原则,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但如果孕吐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就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
5、 注意休息和个人卫生:孕妇应注意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可以促进胎儿的健康发育。此外,孕妇还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避免引起感染。孕早期禁房事,以避免引起流产。
二、妊娠期高血糖管理
根据2022年我国《妊娠期高血糖诊治指南》将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概念更新为妊娠期高血糖,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1. 孕前糖尿病合并妊娠(PGDM):包括1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或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对于孕前未确诊、孕期发现血糖升高达到以下任何一项标准就应该诊断为PGDM:
(1)FPG≥ 7.0 mmol/L(空腹8 h以上但不适宜空腹过久);
(2)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同时任意血糖≥11.1 mmol/L;
(3)HbA1c≥6.5%。
2. 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和 糖 耐 量 受 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指南建议所有孕妇在首次产前检查时都应进行FPG筛查以排除孕前漏诊的糖尿病,当FPG≥5.6 mmol/L可以诊断为“妊娠合并IFG”,明确诊断后应进行饮食指导,孕期就可以不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了。
3. GDM:包括 A1 型和 A2 型,其中经过营养管理和运动指导可将血糖控制理想者定义为 A1 型;需要加用降糖药物才能将血糖控制理想者定义为A2型GDM。
首先生活方式管理是妊娠期糖尿病管理的基础,包括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指导,体重管理。医学营养治疗是指每天的饮食控制,孕期每天的热量是根据孕前的BMI计算每天的热卡供给,碳水化合物占总量的50-60%为宜,蛋白质占总量的20-25%为宜,脂肪占总量的25-30%为宜。运动疗法可以降低妊娠期基础胰岛素抵抗,一般是饭后30分钟后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从10分钟开始逐步延长到30分钟。体重管理是根据孕前的体重指数来决定孕期增加的合理体重数。
第二,孕期应该定期监测末梢血糖。推荐GDM和PGDM孕妇的妊娠期血糖控制目标均为:餐前及空腹血糖<5.3 mmol/L 、餐后1h血糖<7.8mmol/L或餐后2h血糖<6.7mmol/L ,避免夜间血糖<3.3mmol/L 。希望经过以上控制后能够达到目标血糖。
第三,如果经过以上的控制后血糖仍不达标,建议进行药物治疗,首选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严密监测。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