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与遗传有什么关系?

张翊个人号
关注

生活中经常听到说“遗传”、“染色体”之类的词汇,但是二者之间到底有何关系呢?和人体之间有何联系呢?希望通过本文分享,您对其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什么是染色体?

染色体(chromosome)是细胞在有丝分裂或者减数分裂时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存在的特定形式,细胞核内,DNA紧密卷绕在称为组蛋白的蛋白质周围并被包装成一个线状结构。细胞不分裂时,染色体在细胞核中是不可见的,即便是显微镜下也是如此。然而,构成染色体的DNA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紧密,染色体在显微镜下是可见的。每一条染色体都存在一个叫做着丝粒(点)的收缩点,其将染色体划分为两部分,即“臂”,其中,短臂为“p臂”;长臂为“q臂”。染色体具有种属特异性,生物种类、细胞类型、发育阶段不同,染色体的数量、大小与形态也有不同。

 什么是遗传?

遗传(heredity),也称“继承(inheritance)”或者“生物遗传(biological inheritance)”,是指亲代表达相应性状的基因通过无性繁殖或者有性繁殖传递给后代,从而促使后代获得其父母遗传信息的一种现象。通过遗传,个体之间的差异可不断积累,并且通过自然选择,促使物种进化。古代对遗传的理解,早在18世纪就出现了两种学说,渐成论学说和先成论学说:亚里士多德创立的渐成论学说,其认为胚胎不断发育,对父母特征的修饰可在其生命周期中传递给胚胎,这一学说以基于获得性状的遗传理论为基础;先成论直接反对渐成论,其认为精细胞会进化,好比“像生成一样”,产生与父母相似的后代,但这一理论在19世纪遭到细胞理论的打断。20世纪30年代,Fisher等学者提出现代进化合成学说,其认为所有进化现象都可与已知遗传机制和博物学家的观察证据相一致的方式予以解释。

染色体与遗传

遗传是指亲代的性状在子代表现出来的一种现象。在人类以及大多数生物中,DNA是实现遗传的物质基础。DNA是生物细胞内含有的四种生物大分子之一核酸的一种,其携带者合成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与蛋白质所需的遗传信息,是生物体发育与正常运作不必可少的生物大分子。DNA在其分子结构中,通过“碱基”不同排列次序,将生物的各种遗传信息编排成一定程序,一段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便是一个控制生物性状的功能结构单位,称“基因”。简单来说,染色体的主体便是由含有千百个基因组成的一条DNA分子链,属于遗传信息的载体。染色体存在在细胞核中,在细胞分裂的某一时期,采用一定技术,通过显微镜便可清晰看到。人类细胞核中含有46条染色体,配成23对,其中,22对表现为常染色体,另一对则是性染色体,这23对染色体中包含了某个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然而,精子或卵子中的染色体仅仅只有一半,即各自包括23条染色体,精子与卵子结合后,成为受精卵,相互配成46条、23对染色体。若是因某种原因,导致染色体发生变化,遗传信息随着也会发生巨大变化,甚至引起子代流产或者出现遗传性疾病。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通过果蝇的大量试验,最终提出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的学说。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首次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称作基因。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在细胞期(即细胞不分裂的时期),其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细胞分裂时期,成为短粗的杆状结构,我们称其“染色体”。实际上,染色体是由染色质浓集而形成的,内部呈现出紧密、高度螺旋曲卷的丝状结构。细胞核内含有进一步发育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其据决定着这一细胞将发育成为一个人、一匹马或者是一个鸽子,且决定着鸽子体型大小、羽毛是红色或灰色、飞翔能力如何等,诸如此类的发育或发展的资料以及指令,均体现在染色体的丝状结构中。染色体上,按照顺序,包含一系列碱基,我们称基因,染色体上广泛分布着基因,好比是项链上的成串珠子,这些成串的基因是所有遗传性状的体现,被称为“遗传的基本单位”。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