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是不是癌症“前身”?体检发现息肉,你该这样做...

健客医生官方号
阅读量:3.02万
点赞量:1
关注

息肉,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赘生物。很多人在体检时查出长有息肉,都会十分恐慌。听说,息肉可是癌前病变的征兆啊!

这种说法到底是有据可循还是耸人听闻呢?

肠息肉

肠息肉大致可分为两种:非腺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非腺瘤性息肉主要包括炎性息肉或增生性息肉,这些息肉都是良性,发生癌变的几率比较小,有些炎症刺激形成的息肉随着炎症好转,自己会消失。

但腺瘤性息肉可就不一样了,它的癌变率非常高。有数据显示,大约70%的结肠癌都是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成的。从息肉发展到肠癌,大概需要10—15年的时间。

而在体检过程中,查出的腺瘤性息肉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好在,结直肠癌算是比较好预防的一种癌症,只要及时切除息肉,就能有效阻止癌变发生。

建议以下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胃肠镜检查:

1.家族成员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者;

2.长期摄入高动物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油炸食物;

3.年龄大于50岁者;

4.有相关疾病,如肝硬化、乳腺癌、输尿管和肠癌等。

胃息肉

胃息肉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凸入胃内的隆起性病变,病因可能与胃内炎症刺激、饮酒、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等因素有关。

与肠息肉相比,胃息肉发生的概率会小一些,但也不能掉以轻心。通常,增生性息肉癌变率约为0-5%;腺瘤性息肉癌变率一般在25%-50%。

同样,对于直径超过2厘米、恶变率较高的息肉,及时切除是最好的办法。

以下胃癌高危人群也应每年做一次胃肠镜检查:

1.年龄超过45岁以上人群;

2.有胃癌家族史的人;

3.有胃部慢性基础疾病的人;

4.有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人;

5.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胆囊息肉

大部分胆囊息肉都属于良性息肉,包括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增生型以及混合型息肉等。

但少数息肉也有恶变的可能,这些息肉大多具有以下特征:

1.息肉是单发状态,且息肉基底广蒂;

2.息肉大于1厘米,呈持续性增长状态;

胆囊息肉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息肉大小,采取保胆取息,或者手术切除病变的胆囊。

通常,胆囊息肉可以通过B型超声检查发现,这也是随访复查的主要方法。对于一些特殊的病变,则需要进一步的增强CT或增强核磁检查。

以下是胆囊息肉容易癌变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定期复查:

1.有胆结石、胆囊炎等类症状的患者;

2.存在胆囊癌家族史;

3.高脂血症人群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