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康”后为什么总是感觉疲劳?提醒:警惕“慢性新冠综合征”

疫情政策放松以后,相当一部分人经历了新冠感染,也陆续实现“阳康”,但是很多人却依然浑身无力,经常感到疲劳。
“阳康”后的疲劳感到底会持续多久?经常感到疲劳、咳嗽等是新冠感染后的“长期症状”吗?
“慢性新冠综合征”究竟是指什么?
感染新冠的长期症状主要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长期症状。
呼吸系统长期症状:新冠病毒攻击肺部出现的器质和功能性损伤,康复后出现长期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和肺活量下降等症状。
循环系统长期症状:新冠病毒对心肌造成的损伤,常见的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
神经系统长期症状:新冠病毒攻击脑部和其他部位神经细胞造成的炎症等问题,常见的有嗅觉、味觉减退和姿势震颤等。
值得注意的是,咳嗽、咳痰、嗅觉味觉减退和呼吸急促等症状,通常情况下一段时间后就能恢复正常,但是慢性疲劳等症状往往会伴随很长时间,所以也被称为“慢性新冠综合征”。
“慢性新冠综合征”到底占比多少?
顶级医学期刊JAMA曾做过相关研究,汇集了54项研究和2个医疗数据库,研究涵盖了120万名新冠感染者的数据。
结果显示,在感染新冠3个月后,有6.2%的人仍存在至少一种症状;在感染1年后,有0.9%的人还在经历新冠长期症状。
按照本研究中120万研究对象计算,有3.7~5.6万“阳康”们会存在慢性新冠综合征。
其中,最常见的新冠长期症状有3种,包括慢性疲劳综合征、呼吸道问题如持续咳嗽和“脑雾”等。
柳叶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于2022年12月1日也发表了一篇针对“慢性新冠综合征”的Meta分析,该研究则显示最常见的新冠长期症状是“慢性疲劳”,比例高达34.8%。
“慢性新冠综合征”背后隐藏的病理机制是什么?
过度的抗炎反应——来自维也纳大学的研究团队揭示了新冠病毒感染后出现的“慢性新冠疲劳综合征”的背后机制。
研究发现,在新冠病毒的侵袭下,“慢性新冠综合征”感染者体内出现了交替极化巨噬细胞的主导疾病模式,他们体内检测到的急性炎症的相关标志物比其他感染者更低,甚至检测不到。
也就是说,在“慢性新冠综合征”感染者的体内的抗炎免疫反应和经典的免疫反应不同,他们出现了交替极化的巨噬细胞,导致常见的经典促炎型M1细胞转变为耐受型的M2细胞。
M2型细胞会诱发抗炎渗透物牛磺酸和刺桐碱水平升高,但氨基酸和甘油三酯水平降低,以及酰基肉碱失调。而刺桐碱是一种能够自发诱导睡眠的化合物,体内水平越高,自然越容易疲劳,直接引起了“疲劳型的慢性新冠综合征”。
虽然,现在“慢性新冠综合征”还没有官方的诊断标准,但这些症状留存的时间不容小觑,通常会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值得关注的是,老年人患“慢性新冠综合征”的概率要高于年轻人,这与老年人日渐下降的身体机能有关,预防的最好方法仍然是接种疫苗或加强个人防护不感染新冠。
参考资料:
[1]Perlis RH, Santillana M, Ognyanova K, et al.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Long COVID Symptoms Among US Adults. JAMA Netw Open. 2022;5(10):e2238804.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2.38804
[2]Kovarik JJ, Bileck A, Hagn G, et al. A multi-omics based anti-inflammatory immune signature characterizes long COVID-19 syndrome. iScience. 2023 Jan 20;26(1):105717. doi: 10.1016/j.isci.2022.105717. Epub 2022 Dec 5. PMID: 36507225; PMCID: PMC9719844
[3]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eclinm/article/PIIS2589-5370(22)00491-6/fulltext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