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和健康只能二选一?研究表明甜味食物或与心血管疾病存在关联

健客医生官方号
阅读量:4021
关注

近几十年来,全球甜食消费的不断上升,伴随而来的是肥胖、II型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心脏代谢疾病发病率提高。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了糖的危害,在“减糖”浪潮的推动下,既有蔗糖的甜蜜又不含热量的代糖异军突起,成为甜食爱好者的健康首选。然而除了天然甜味剂,市面上更多的还是价格低且甜度高的人造甜味剂(artificial sweeteners,AS)。

01
人造甜味剂是否可以放心食用?

一听到“人造”两字,不少人还是会心生抗拒,把它和“化工”“致癌”画上等号。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人造甜味剂主要有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纽甜、安赛蜜和三氯蔗糖等,作为重要的食品添加剂,按照标准规定合理使用是安全的,如今甜味剂已经成为食品和奶茶、软饮配料表中的常客。我们熟知的可口可乐公司旗下的无糖可乐最常用的甜味剂就是阿斯巴甜。

传统观点认为,人造甜味剂不仅可以让食物甜蜜可口,而且0卡0脂,有利于保持体重,维持血糖稳定,对于糖尿病患者可谓是福音。甚至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在食品和医药领域广泛应用。然而,近年来的流行病学和基础医学研究表明,人造甜味剂的摄入量与肥胖、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有关。

02
小心甜蜜背后隐藏健康“陷阱”

2022年9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中心 、巴黎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医学顶尖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该研究结果表明,大量人造甜味剂的摄入会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图源:BMJ)

研究对103388名平均年龄42岁的参与者进行了分析,通过他们的饮食记录跟踪甜味剂的摄入量,以及人造甜味剂的来源和类型。从中得到了人造甜味剂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关联。从人造甜味剂的食物来源来看,无糖饮料占53%,餐桌食物占30%,人工加糖的调味乳品占8%。从类型看,阿斯巴甜、安赛蜜和三氯蔗糖分别占人造甜味剂总摄入量的58%、29%和10%。

在长达 9 年的随访期间,参与者发生了 1502 起心血管事件,这包括心脏病发作、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心绞痛等疾病。研究团队发现,人造甜味剂总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9%相关。当他们专门研究每种类型的疾病时,发现食用人造甜味剂与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18% 相关。

(人造甜味剂与心脑血管疾病关联数据,图源:BMJ)

另外,在对人造甜味剂分类研究发现,阿斯巴甜的摄入与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17%相关,安赛蜜和三氯蔗糖与冠心病风险增加40%和31%相关。

这项大规模队列研究结果表明,人造甜味剂的总摄入量与整体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但是由于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因此尚无法排除可能影响结果的其他未知因素。英国心脏基金会 (BHF) 的高级营养师 Tracy Parker 在评论这项研究时说:“这样的观察性研究只显示了关联性,需要更多的研究来了解人造甜味剂与患心脏病的风险之间的联系。”

尽管如此,通过使用高质量的饮食数据评估了个人的人造甜味剂摄入量得到的研究结果与早期研究一致——人造甜味剂存在潜在的健康危害,并不能作为替代添加糖的安全产品,过量使用对心血管疾病没有任何好处。虽然这些发现不应引起人们过度焦虑,但查看饮食中糖和甜味剂的含量总归是一个好习惯。当然最好是把无糖饮料换成水,增加对心脏健康的食物的摄入,比如坚果、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等。 

*除标注外,文中图片源自摄图网,已获平台授权

参考文献:

[1]BMJ.2022;378.https://doi.org/10.1136/bmj-2022-071204 (Published 07 September 2022)

[2] 蒋逸雯,张言博,潘安. 含糖饮料及人工甜味剂饮料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1,55(9):1159-1167. DOI:10.3760/cma.j.cn112150-20210729-00726.

[3] 高玉婷,张鹏,杜刚,等. 人造甜味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 食品科学,2018,39(7):285-290.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807042.

[4] 赵辉,王鑫璇. 人造甜味剂与人体健康风险[J].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8,36(6):15-20. DOI:10.3969/j.issn.2095-6002.2018.06.003.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