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生育力男性精子浓度 35 年变化趋势分析

李 昕1 , 李 豫2 , 邵 骏3 , 邵 永4 , 黄智龙5
(1 . 华东师范大学统计学院,上海 200241 ; 南方医科大学南京临床医学院/东部战区总医院,2 . 男科,4 . 生殖医学科,江苏 南京 210002 ; 3 . 江苏省南通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江苏 南通 226018 ;5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泌尿外科,山东 济南 250021)
【摘要】 目的:研究 1984 ~ 2019 年间中国有生育力男性精子浓度的变化趋势。 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 普、万方数据库收录的历年发表的精子浓度相关文献,系统收集相关数据及信息,分析近 35 年来中国有生育力男 性精子浓度的变化。 结果:经拟合计算,1984 ~ 2019 年间,中国优生生育力男性精子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精子 浓度从 98 . 848 6 ×106 /ml 降至 72 . 553 1 ×106 /ml , 每年下降 0 . 751 3 ×106 /ml 。根据地域分布分析,中国北方省份 精子浓度下降幅度高于中国南方省份。
结论:近 35 年来,中国有生育力男性精子浓度呈下降趋势,可能与不良生活习惯及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相关,应加强相关基础领域研究。
【关键词】精子浓度;精液质量;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R321 文献标志码:A doi : 10 . 13263/j . cnki . nja. 2021 . 07 . 012 ①
Trend of change in sperm concentration in Chinese fertile males from 1984 to 2019
LI Xin1 , LI Yu2 , SHAO Jun3 , SHAO Yong4 , HUANG Zhi-long5
1 . School of Statistics ,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 Shanghai 200241 , China; 2. Department of Andrology , 4. Department ofReproductive Medicine , Nanjing School ofClinical Medicine ,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 General Hospital ofEastern Theater Command , Nanjing , Jiangsu 210002 , China; 3 . Department ofReproductive Medicine , Nantong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 Nantong , Jiangsu 226018 , China; 5 . Department of Urology , Shan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Afiliated to Shandong First Medical University , Jinan , Shandong 250021 ,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 To investigate the trend of change in the sperm concentration of Chinese fertile males from 1984 to 2019 . Methods : We searched CNKI , CQVIP and Wanfang Database for literature relevant to human sperm concentration published from 1984 to 2019 , and analyzed the trend of change in the sperm concentration of fertile men in China in the past 35 years . Re- sults : A total of 9 495 publications were identified , of which 73 with 11 606 subjects were includ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fitting cal- culation , the perm concentration of the males declined significantly from 98 . 8486 ×106 /ml in 1984 to 72 . 5531 ×106 /ml in 2019 , with a mean decrease of 0 . 7513 ×106 /ml annually (P < 0 . 01) , and the reduction was more significant in North than in South China ( - 1 . 2754 vs - 0 . 4587 ×106 /ml , P = 0 . 01) . Conclusion : The sperm concentration of fertile Chinese men was decreasing in the past 35 years , which might be related to unhealthy living habit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Key words】sperm concentration; semen quality; regression analysis
Correspondence to : HUANG Zhi-long , email : 280846447@ qq . com; SHAO Yong , email : 183703709@ qq . com Received : January 10 , 2021 ; accepted : May 25 , 2021
精液分析是评价男性生殖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 之一,也是男性生殖毒性研究中采用的最经典的指 标。精液分析包括精液体积、精子浓度、精子总数、 前向运动精子比例、正常形态率等指标,全面反映精液 质量[1] 。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男性精液质量是否发生 了变化,特别是精子浓度是否有变化,是一个迫切需 要回答的问题。围绕精液质量变化趋势的争论,不 仅在学术界,也引起了公众媒体的高度关注。各国 学者对精液参数的变化趋势做了多项研究,但研究 结果并不一致,部分研究表明精子浓度明显下降,但 另一些研究的结果表明精子浓度并未下降,有的甚 至有微升趋势[2] 。
为了探索我国育龄男性精液参数的变化趋势, 我们收集从 1984 ~ 2019 年公开发表的有关精液质 量的中文文献,系统阐述我国正常男性精液浓度在 35 年内变化情况,为我国的人口稳定、社会的全面 发展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 . 1 资料来源 以 “精子 ”、“精液 ”和 “男性 ”为检 索词,进行全文检索,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 库中收录的中文文献,检索截止日期为 1984 年 1 月 1 日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所有中文文献,然后根据 文献题目初筛,将初步入选文献通读全文,已获取相 应数据。
收集了已证明有生育能力男性精子相关文献中 精液分析的相关数据,纳入受试者包括来源有正常 生育能力男性精液质量研究、分析男性不育疾病或 男性生殖毒性研究中配偶已生育或已怀孕的正常对 照组,其数据多来自配偶已生育或已怀孕男性的相 关流行病学研究,以及配偶拟生二胎男性的孕前检 查结果。研究对象均为中国人,年龄在 20 ~ 40 之 间,身体健康,禁欲 2 ~ 7 d , 精液标本均用手淫法收 集一次射精的全部精液,并及时送检。
下述文献予以排除:①生育力低下男性,如弱精 子症、基因异常者;②经临床治疗精液恢复正常者; ③体外排精法或避孕套法收集精液者;④已知职业 暴露或吸烟、酗酒者;⑤研究对象少于 10 例;⑥精子 计数非常规方法,如细胞计数板和 CASA 法等以外 的方法。
1 . 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检索历年 来发表的精液质量的文献,系统收集相关资料和数 据,分析 35 年来中国正常男性精液精子浓度的变 化。
1 . 3 统计学分析 对每篇报告的平均精子浓度与 实验时间进行建模,探究精子浓度是否随时间变化 有显著改变。样本都假设独立,单位为 106 /ml 。
首先画出数据散点图,并尝试采用简单加权线 性回归法进行拟合,样本权重为每篇报告的样本量。 仔细观察散点图,发现线性模型不是很合适,更似二 次曲线,因此对年份的二次项进行拟合来做敏感性 分析。接着我们运用 meta 回归,采用随机效应模 型,以样本标准差的倒数为权重,对精子浓度与时间 进行建模。在 meta 回归中,将样本量、地域作为控 制变量。在回归中,还加入了各变量的二阶交互项。
注意到将每一篇报告作为样本,每个样本是一 个包含时间、平均精子浓度、标准差、报告的实验样 本量、地域等参数的多元数据。在数据集中,时间、 平均精子浓度、样本量、地域没有缺失值,而标准差 存在缺失值。 由于标准差需要作为权重进行回归删 去不太合适,故我们运用 EM 算法对标准差缺失进 行补齐。此外,一些入选的报告提供的指标为中位 数而不是平均数,对中位数做出正态性假设,运用 Wan 等[3] 的方法,将中位数转变为平均数。
在做完 meta 回归后发现区域是存在显著差异 性的,所以对南方与北方分别建立加权线性回归模 型。
2 结果
2 . 1 检索及入选情况 以 “精子 ”、“精液 ”和 “男 性 ”为检索词,进行全文检索,检索中国知网中收录 的中文论文,1984 ~ 2019 年间,共公开发表的相关 中文文献9 495 篇。我们通过对论文题目进行初步 筛选,获得 747 篇文献;然后通读全文,弃去其中数 据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如数据重复、例数过少、男性 有吸烟、酗酒不良生活习惯等,最终 73 篇入选。
本文共纳入研究对象11 606例,研究对象分别 来自中国大陆 28 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特别行政 区,精子浓度最低组 43 . 35 ×106 /ml , 精子浓度最高 136 . 31 ×106 /ml 。
2 . 3 1984 ~ 2019 年间精子浓度变化趋势分析 收 集了 35 年间中文文献报道的配偶已生育男性精子 浓度,将所有精子浓度画成点图。1984 ~ 2019 年 间,中国 已 生 育 男 性 精 液 浓 度 呈 明 显 下 降 ( P = 0 . 029 7) , 直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35 年间,精子浓度从 98 . 848 6 ×106 /ml 降至 72 . 553 1 ×106 /ml , 每 年下降 0 . 751 3 ×106 /ml , 95% CI 为 [ - 1 . 426 4 , - 0 . 0761] 。见图 1 。
2 . 4 Meta 回归分析 在未考虑交互项的 meta 回归中,年份的斜率为 - 0 . 812 3 , 与简单线性回归差不 多,P = 0 . 021 , 95% CI 为[ - 1 . 516 2 , - 0 . 108 4] , 有 显著下降趋势。但是加入的控制变量均没有显著性 (样本量 P = 0 . 666 7 , 区域 P = 0 . 274 6) 。接着我们 将所有变量的交互效应纳入模型,年份的斜率为 - 1 . 231 8 , P = 0 . 000 13 , 95% CI 为 [ - 1 . 835 5 , - 0 . 628 0] , 依旧有显著差异。此时区域与年份的 交互项也呈现显著(P = 0 . 018 6) , 其他交互项未见显著性,所以我们接着考察不同区域的精子浓度是 否随时间改变。
2 . 5 中国南北区域已生育男性精子浓度变化趋势
分析 本文共纳入 73 篇文献,其中北方省份( 山 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河北、天津、北京、 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宁夏)的数据有 30 份, 南方省份( 江苏、安徽、湖北、重庆、四川、云南、贵 州、湖南、江西、广西、广东、福建、浙江、上海、香港) 的数据有 43 份,我们分别分析了南北省份已生育男 性精子浓度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在 1984 ~ 2019 年间,中国北方省份精子浓度从 94 . 947 5 ×106 /ml 降至 57 . 421 ×106 /ml , 每年下降 1 . 157 9 ×106 /ml ,
有显著下降趋势(P = 0. 023 4 , 95% CI 为[ - 2. 177 9 , - 0. 137 8]) ;南方省份精子浓度从 101 . 400 2 ×106/ml 降至 75 . 447 7 ×106/ml , 每年下降 0. 741 5 ×106/ml , 无 显著下降趋势(P = 0. 101 6 , 95% CI为[ - 1 . 635 3 ,
0 . 152 4]) 。见图 2 、3 。
图 1 1984 ~ 2019 年间中国已生育男性精子浓度变化趋势 Figure 1 . Trend of change in sperm concentration in Chinese fer- tile males from 1984 to 2019
2 . 6 二次项敏感性分析 将年份的二次项纳入模 型,得到年份的回归系数为 0 . 923 5 , P = 0 . 342 , 平方项的回归系数为 - 0 . 021 3 , P = 0 . 441 , 二次模型是不可行的。
图 2 北方省份精子浓度的变化趋势
Figure 2 . Trend of change in the sperm concentration of Chinese fertile males in North China from 1984 to 2019
图 3 南方省份精子浓度的变化趋势
Figure 3 . Trend of change in the sperm concentration of Chinese fertile males in South China from 1984 to 2019
3 讨论
1992 年,Carlsen 等[4] 认为自 1940 ~ 1990 年人 类精液体积和精子数量大幅下降,精子浓度从 113 ×106 /ml 降至 66 ×106 /ml , 每年降幅为 - 0 . 934 × 106 /ml , 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育功能。但自该文发 表以来,此结论引起了人们激烈的争论,为此不同的 国家和地区相继进行了多项类似研究,其设计更为 严密,引用数据更多,但得出的结论却不一致[5] 。
Andolz 等[6] 分别研究了欧洲东北部和丹麦的数据, 认为过去 20 ~ 30 年间,人类精子并没有多大变化。 而 Carlsen 等[7] 通过 4 年的追踪调查了 158 例丹麦 男性的精液标本,认为精子浓度并未变化,与其先前 的研究结论不一致。
精液质量包括了精液量、pH 值、精子浓度、精子 总数、精子活动力、精子存活率、精子前向运动等多 种参数,以综合反应男性生育能力。但在我们收集 的研究报道中,除了精子浓度外,其他参数均有多篇 缺失,如若统计,结果势必有偏倚,影响最终结论。 因此,本文仅统计了 1984 ~ 2019 年间,我国有生育 力男性精子浓度的变化趋势。
国内朱心强等[8] 、张树成等[9] 、黄纯妍等[10] 也 利用国内发表的文献,统计了国内男性精液质量的 变化趋势,也是结论不一。 国内最近的研究引用的 数据是截至 2008 年,至今已超过 10 年,亟待更新。 而近 10 年来,科技发展速度远超人想象,特别是大 量数码产品进入人们日常生活之中,对人类生活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电子产品可能的辐射危害,以及 在数码产品上消耗过多的时间而影响了睡眠,均可 能导致人类精液质量的下降。本研究检索了 1984 ~ 2019 年,在国内发表的所有中文文献,其中的已 生育男性精子浓度相关数据,分析了精子浓度变化 趋势,结果显示,在过去的 35 年中,中国人精子总体呈下降趋势。
近年来,手机的大量普及,特别是近十年来,智 能手机几乎人手一部,人类越来越依赖手机,人们每 天使用手机时间也越来越长,而潜在的辐射危险、对 休息时长的影响、长时间坐姿等,均有可能对人类精 子的生成与成熟造成不利的影响[11] 。本文同时将中 国南北省份的数据分别分析,发现在 1984 ~2019 年间, 北方省份的降幅远高于南方省份,这是否与中国南北 方环境污染的不同程度相关,应值得深入研究[12] 。
鉴于精液检查的特殊性,本研究存在着一些不 足之处,应予以说明。根据多项统计结果,男性精子 浓度呈偏态分布,采用中位数,或者将其取对数更能 反应精子浓度分布的情况,但国内文献除了少数外, 绝大多数文章均以精子浓度的均值来表示。本研究 采用统计学方法,将中位数转换为均值,但不可避免 对最终结果会造成一定的偏差。
多数文献提供了精液标本的采集时间,但一些 文献并未说明,特别是一些年份偏久远的文献。对 于这些文献,本文一律按照发表时间的上一年进行统计。因为,按照论文发表的一般规律,认为论文发 表前一年之内应该可以完成所有实验和数据分析。
部分文献提供了跨越数年的精液质量的相关数 据,但并未分别注明各年份的数据,为此,对于跨度 在 1 ~ 3 年之间的文献,本文统一采用研究结束的时 间为计算时间;而对于时间跨度过大的文献,为了避 免因时间不准确而导致数据偏移过大,故将此类文 献均排除在外。
精液质量本身很容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采 集的环境、温度、受试者情绪等,而且精液标本的均 一性远较血液和尿液差,精液检验的质量控制更为
困难,所以一次结果难以反应男性精液的真实情况。 而本研究纳入的数据,均为一次实验的结果,这也影 响了结果的可靠性。
再者,本文是一项回顾性研究,采用的精液质量 参数是生育后男性的数据,但其并不能反应男性在 配偶怀孕当时的真实情况,只能反应一段时间内男 性生殖能力的优劣。
鉴于此,为了真实反应男性生殖力的动态变化 情况,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以保证采集的数据可靠、 结论可信。首先,建立多中心的研究,采用前瞻性研 究的方法,采集配偶怀孕前后一定时间段内的精液 标本,收集一个全球或全国内的统计数据,供后续研 究。其次,各中心建立统一的检验方法和质控措施, 培训检验人员,在一定时间内采集数份标本,取其均值,以保证数据的可靠;再者,优化精液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建立精液质量及人类生育能力综合评估的 更可靠数学模型,以真实反应男性的生殖能力的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1] 陈振文,谷龙杰.精液分析标准化和精液质量评估-WHO《人 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五版)出版. 中国计划生 育学杂志,2012 , 20(1) : 58-62 .
[2] Costello MF , Sjoblom P , Haddad Y , et al. No decline in semen quality among potential sperm donors in Sydney , Australia , be- tween 1983 and 2001 . J Assist Reprod Genet , 2002 , 19 (6) : 284-290 .
[3] Wan X , Wang WQ , Liu JM , et al. Estimating the sample mean and standard debiation from the sample size , median , range and/ or interquartile range . BMC Medl Resh Methodol , 2014 , 14 : 135 .
[4] Carlsen E , Giwercman A , Keiding N , et al. Evidence for de- creasing quality of semen during past 50 years . BMJ , 1992 , 305(6854) : 609-613 .
[5] 任彤彤,张树成,王介东.人类精液质量变化的趋势. 国外 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分册,2006 , 25(1) : 3-6 .
[6] Andolz P , Bielsa MA , Vila J. Evolution of semen quality in North-eastern Spain : A study in 22 759 infertile men over a 36 year period . Hum Reprod , 1999 , 14(3) : 731-735 .
[7] Carlsen E , Swan SH , Petersen JH , et al. Longitudinal changes in semen parameters in young Danish men from the Copenhagen area. Hum Reprod , 2005 , 20(4) : 942-949 .
[8] 朱心强,沈 毅,张鑫阳,等.近 13 年国内正常男性精子质 量变化趋势的文献分析.浙江大学学报( 医学版),2000 , 29
(4) : 173-176 .
[9] 张树成,王弘毅,王介东. 1981 ~ 1996 年我国有生育力男性 精液质量的变化分析.生殖与避孕,1999 , 19(1) : 27-33 .
[10] 黄春妍,姚陈均,王 春,等. 1985 ~ 2008 年间我国正常男性精液质量变化分析.中华男科学杂志,2010 , 16(8) : 684 - 688 .
[11] 查旭东,王雯雯,许 松,商学军.手机与 Wi-Fi 辐射对精子发生的影响.中华男科学杂志,2019 , 25(5) : 451-455 .
[12] 梁 悦,严鑫鑫,张金哲,等.沈阳市大气污染与男性精液质量的关系研究.中国当代医药,2020 , 27(2) : 178-182 .
(收稿日期:2021-01-10 ; 接受日期:2021-05-25) (本文编辑;徐建平)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