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断病例分享| 怎么做,能确保成功阻断?

阅读量:342

随着艾滋病防治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以抗反转录病毒药物为核心的生物医学干预措施逐步发展和完善。

HIV 暴露后预防(又称作“事后阻断”,PEP)就是一种利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阻断艾滋病病毒(HIV)暴露后传播的生物医学干预措施,是艾滋病综合干预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PEP 为处于HIV 高暴露风险的人群提供了紧急阻断的机会,有助于减少艾滋病感染和传播。

那在PEP 临床实施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如何确保阻断成功率?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的王茜医师为我们分享了一个典型的PEP 案例,看看能给临床上的PEP 工作带怎样的新启发?

案例回顾

基本情况

⚫ 男性,27 岁;

⚫ 发生男男无套肛交行为30 小时,要求行HIV 阻断治疗来院。

PEP 适用性评估

1、暴露时间评估: 72 小时内

2、暴露风险评估:

⚫ 暴露源分析: 对方系同性HIV 感染者,已口服抗病毒药物接受治疗,性接触前6 个月查HIV-VL TND ,但近6 个月是否检测以及用药依从性尚未知晓

⚫ 行为风险评估:无保护肛交,求询者为被插入方,过程中有出血→结合以上结果,判定存在HIV 暴露风险,决定启动PEP。

PEP 启动

1、签署科研入组知情同意书(求询者参与我院孙丽君主任牵头的暴露后预防相关研究,符合受试者条件,接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访共6 个月)。

2、实验室检测:

⚫ 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HIV 抗体、梅毒、乙肝、丙肝

⚫ 检测结果判断标准如下:

① HIV 抗体(-)、检测结果合格,继续使用原方案

② HIV 抗体(-)、检测结果不合格,调整治疗方案

③ HIV 抗体(+),不建议PEP,行确证试验后转入抗病毒治疗

→该病例符合第一条情况

⚫ 排除HIV 急性感染期:近一个月内无发热、疲劳、肌痛、皮疹、头痛等急性期症状。

3、用药方案:

比克替拉韦恩曲他滨丙酚替诺福韦片(BIC/FTC/TAF)每日服用一次,每次服用一片,连续服用28 天

4、PEP 随访:

从受试者随访数据中可看到,受试者使用BIC/FTC/TAF 进行PEP,肝功能、血脂无明显影响(图1),受试者的血糖及电解质也未见明显影响(图2);从随访24 周的PEP 实验室检测表中显示(表1),受试者HIV 阻断成功。

图1:受试者在进行PEP 后,肝肾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

图2:受试者在进行PEP 后,血糖及电解质变化情况

表1:PEP 实验室检测结果

案例总结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 年版)》对PEP 的定义为[1]:尚未感染HIV 的人群,在暴露于高感染风险后,如与HIV 感染者或者感染状态不明者发生明确的体液交换行为,尽早(不超过72h)服用特定的抗HIV 药物,降低HIV 感染风险的生物学方法。

本案例中,PEP 的关键在于尽早启动(最好在24 h 内,不超过72 h)、连续服药(28 天)、规范用药(完整三联抗病毒方案),简单、安全、耐受性良好且具成本效益的复方单片制剂是PEP的优选方案。

BIC/FTC/TAF是强效骨干药物 (FTC/TAF) 与创新整合酶抑制剂 (BIC)组成的完整抗病毒三联单片制剂,作为目前唯一的单片阻断方案得到了《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 年版)》的推荐。

【病例医生谈体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性病艾滋病门诊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 青年委员

⚫ 暴露后阻断沟通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1、 要反复强调每日按时服药的重要性,避免漏服、延迟服用,阻断成功与否和服药依从性密切相关。

2、 告知避免与钙片、复合维生素等含金属阳离子药物同服,避免这些药物影响阻断效果。

3、 叮嘱避免再次发生高危行为,强调正确使用安全套的必要性,或建议转为暴露前预防(PrEP)。

4、 若患者同时合并乙肝,告知阻断28 天结束时及时到肝病科就诊,避免发生乙肝病毒反弹。

⚫ 作为临床医生,开展药物预防工作的体会有哪些?

以前我科有很多医生因HIV 职业暴露也服用过阻断药物,那时候一天服用两次,一共6 片药,头晕、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很重,工作和生活很受影响。近些年,我科每年都有大量咨询阻断的求询者,但随着阻断药物不断的更新换代,药物服用越来越简便、副作用越来越小、阻断成功率也越来越高,患者获益很大,也深深的感觉到现在的患者很幸福。

在此,作为临床医生我们也呼吁,对于已婚人士建议大家对伴侣忠诚、洁身自好;对于未婚青年,要学会自我保护,在性伴侣感染情况不明的前提下,学会正确使用安全套,拒绝乱交、群交。如果不小心发生了高危性行为,要时刻谨记72 小时内还可以口服“后悔药”。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

年版).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21; 27(11): 1182-1201.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技术指南(试用). 2020.

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本文内容是基于现有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旨在为医生提供专业领域的知识更新和教育目的。在实施任何医疗程序、治疗方案或健康计划时,医生应依赖自己的专业判断,并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
查看全部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