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

健客医生官方号
阅读量:1846
点赞量:1
关注

就诊科室:心内科、胸痛中心

一、概述

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

冠心病有哪几种类型?

目前,临床上提出两种综合征的分类,即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包括稳定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和隐匿性冠心病等。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指急性发病的临床类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等。

冠心病在我国的发病现状如何?

据推算,我国现有冠心病1139万人。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的数据,2020年中国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率126.91/10万,农村为 135.88/10万。农村地区上升明显,到2016年已超过城市水平。[5]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男性多于女性。

二、病因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很多,除了遗传和年龄等不可控因素外,不良生活方式和心血管疾病也会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高血压: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的升高均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即使血压处于正常高值 (120~139/80~89 mmHg),其危险性也高于普通人群。

血脂异常: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与冠心病的发病均存在关联。

糖尿病:糖尿病是冠心病发病的高危因素。Framingham研究显示,男性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2倍,女性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生风险则增加 4 倍。[1]

肥胖和超重:超重可增加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向心性肥胖更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即使是“正常体重”范围上限,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也会增加。

吸烟: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吸烟量和吸烟年限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范围密切相关。Framingham研究发现,每天吸烟大于、等于、小于20支烟的人群冠心病发生风险分别提高7.25倍、2.67倍、1.43倍。[1]

不良饮食习惯: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食物容易导致超重和肥胖,过多的胆固醇摄入引起血脂紊乱,过多的盐摄入导致血压不稳等。

心理因素:抑郁、持久性心理压力、焦虑等精神疾病或心理问题会增加心血管代谢疾病的风险。抑郁症基层诊疗指南(2021 年)指出,约15%~30%的急性冠心病患者、20%的冠心病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抑郁症。[2] 

三、症状

冠心病的症状有哪些?

稳定型心绞痛:典型的表现是胸痛。以胸骨体上、中段的后方胸痛较为常见,痛感为压榨性、沉重性压迫感或紧束感,甚至呈窒息样濒死感。持续时间1~5分钟,休息或休息及含服硝酸甘油舌下1~2分钟内即可缓解。

也有一些不典型的心绞痛,胸痛不明显,仅有胸部不适或胸骨后闷胀感或烧灼感。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颈部、下颌、肩部、上腹部疼痛。

急性心肌梗死:约1/3~1/2患者于发病前数周至数日有先兆症状,疼痛性质与一般心绞痛相同,但发作频繁,好发于休息和睡眠中,每次持续时间较长,达30分钟以上,含服硝酸甘油疗效差,常伴有烦躁不安、出冷汗、窒息感或濒死感。[4]

四、治疗

冠心病有哪些治疗方法?

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发具备病情急、反复发作的特点,患者如若没有立即获得临床治疗,通常会威胁其身体健康,因此,采用有效合理的治疗方式对患者的病情控制十分必要。

临床上,冠心病的治疗方式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

1.药物治疗

根据药物的作用,分为以下两类:

改善缺血、减轻症状的药物:包括β 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硝酸酯类药物(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尼卡地平)。

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抗凝药物、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 β 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是为了冠脉血运重建,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当冠状动脉狭窄到一定程度,仅依靠药物治疗不能改善心肌缺血的状态、不能改善血液供应时,就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PCI是一种经由血管进行的微创治疗方法,不需要手术开胸。目的是扩张血管狭窄部位,恢复心脏的血流。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搭桥手术”。由于需要开胸,多用于多支、有严重冠脉狭窄的情况。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会怎么样?

如果患者冠状动脉持续狭窄,最终可能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可能会影响患者寿命。

冠心病的治疗周期是多久?

冠心病由于病因无法根除,因此不能治愈,而且还可能反复发作,患者需要长期用药以延缓病情进展,减少心绞痛、心肌梗死发作。

急性心肌梗死如何急救?

如发现疑似急性心肌梗死发作,一定要抓住120分钟黄金抢救时间进行自救。可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①停止任何主动活动和运动;

②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准确位置。

③如随身携带有急救用药,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有条件者可口服阿司匹林。

④若患者出现意识丧失,需尽快进行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并根据情况借助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抢救。

五、日常

冠心病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1.坚持治疗,合理用药:根据医嘱按时按量积极服药控制病情,不能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7]

2.饮食调理:健康饮食可以减少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饮食上要注意低脂低盐,多进食新鲜的瓜果蔬菜,保证每餐营养均衡;避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6]

3.运动治疗:在身体素质允许的情况下,建议患者坚持轻中度的体育活动,例如日常步行、家务劳动,以及一周1~2次的体育锻炼。运动过程中,患者需要携带急救药物,运动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立即停止运动。

4.体重管理:建议冠心病患者适当控制体重,BMI控制在20~25 kg/m2,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5.戒烟限酒:吸烟、酗酒也都会对心脏健康产生影响,冠心病患者应戒烟,同时避免喝酒。

6.心理干预:冠心病患者相较于健康人群更易有情绪和心理的失调。冠心病患者应该及时筛查是否有焦虑、抑郁以及严重失眠等心理障碍。[3]

7.随访和复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随访和复诊。

六、预防

一级预防

生活方式干预:主要指的是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戒烟,减少钠盐摄入量,限制有害使用酒精,增加体力活动和控制体重及合理膳食等,同时配合药物控制代谢性危险因素(血压、血脂及血糖异常)的水平。

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

血压:18岁以上健康成人至少每2年监测1次血压,35岁以上成人至少每1年监测1次血压,高血压高危人群应每半年测量1次血压。一般应该将血压控制于140/90mmHg以下,高危人群应该控制于130/80mmHg以下。

血糖:尽量控制血糖于正常范围,空腹血糖正常值控制在<6.1mmol/l。

血脂:主要是控制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

二级预防

对于已有冠心病的患者,需要严格控制危险因素,防止心血管事件复发和心力衰竭。包括非药物干预(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和运动康复)与药物治疗以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控。

参考文献:

[1]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

[2]朱金富,杨德森,肖水源,等.冠心病患者行为特征与情绪的相关性研[J].中国届床心理学杂志.2005.13(3):356-357

[3]老年冠心病慢病管理指南

[4]实用临床心血管病学/胡大一等主编.-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9 

[5]《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 

[6] 李建强. 冠心病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J]. 健康之家,2022(16):41-42.

[7] 王新平. 冠心病科普,看这篇文章就够了[J]. 长寿,2020(7):66.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一般性的健康信息,其中专业治疗知识仅供专业人士参考,不得作为医疗或诊断的依据,无法替代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我们努力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但本文中的信息可能不全面,也可能不适用于所有个体的特定健康状况。读者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时,应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对于依据本文内容采取的任何行动,本文作者、出版方或任何相关第三方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身体不适或需要咨询专业医疗问题,请前往专业医疗机构或咨询专业的医疗人员。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