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更新,看看有哪些新的变化?
继2018年之后,时隔3年,《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以下简称“21版指南”)重磅更新[1]。
洋洋洒洒的21页文字对我国艾滋病(AIDS)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诊断、抗病毒治疗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暴露前、暴露后预防等13个话题进行了详细描述。
那么,与2018版指南[2]相比,2021版指南究竟有哪些重要更新要点呢?废话不多说,我们一起来看看!
6大更新要点,一网打尽
▌要点1:强调联合国2030年终结AIDS目标
2021年6月8日,联合国发表了“到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的政治宣言”[3],简要概括是“1确保,3承诺”,同时需尤其注意2025、2030这2个重要时间节点,从而保证终结AIDS目标的实现。
表1:联合国发表的“到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的政治宣言”
▌要点2:强调治疗前基线CD4+T细胞、病毒载量的检测,细化检测频率及时机对于CD4+T细胞的检测,21版指南强调在起始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前进行1次检测,此后根据HIV感染者治疗时间的长短和是否存在启动延迟、换药等情况,调整检测的时间。
此外,也强调在起始治疗之前进行1次基线病毒载量的检测。在ART治疗过程中,指南对病毒载量的检测频率进行了具体描述,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更强。其中强调了启动或更换方案4周后的病毒载量的检测,这相比于过去的4-8周时间进一步缩短,有利于提早判定疗效以及整合酶抑制剂(INSTIs)等强效快速降病载药物的使用。
▌要点3:提高了基线基因型耐药检测的位置
HIV耐药检测结果可为ART方案的制订和调整提供参考。在18版指南中指出条件允许的患者,在起始ART前进行检测。而在21版指南中,删除了“条件允许”这一前提,推荐所有患者在启动ART前进行耐药的检测。
表2:基因型耐药检测频率
▌要点4:抗病毒治疗时机首次提及快速启动或确诊当天即启动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发布的艾滋病诊疗指南中明确建议:所有HIV感染者于确诊7日内启动ART,即快速启动ART(rapid ART);做好治疗准备且无临床禁忌或其他特殊情况的感染者,应考虑确诊当天启动治疗(same-day ART)。随后其他国际权威指南,如DHHS、IAS-USA、EACS等,均对快速/当日启动ART做出了相应推荐。
快速/当日启动ART策略在21版指南中首次得到了体现,推荐有条件的患者可考虑快速启动ART或确诊当天启动,并对需加快启动治疗的患者人群进行了分类。
表3:ART启动时机
▌要点5:ART治疗推荐方案更新21版指南对现有国内的ART方案进行了调整,让HIV感染者有了更多选择。在具体的治疗药物上,与时俱进,指南新增了包括三联复方单片制剂比克恩丙诺片(B/F/TAF)在内的多种单片治疗方案(STR),以及二联方案(DTG+3TC或DTG/3TC),同时也对二联方案的具体的适用人群进行了限定。在2021年12月发布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1年)》中,B/F/TAF和DTG/3TC都成功入选,成为了国家“医保队”成员之一,这也意味着这些创新单片制剂将惠及更多HIV感染者。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说明书获批适应症中,DTG/3TC仅适用于初治成人HIV感染者,而B/F/TAF既适用于初治成人HIV感染者,也适用于经治成人HIV感染者。
表4:成人及青少年初治患者抗病毒治疗推荐方案
a:EFV不推荐用于病毒载量>5×105拷贝/mL的患者;b:RPV仅用于病毒载量<105拷贝/mL和 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患者;c:用于HLA-B5701阴性者;d:DTG+3TC和DTG/3TC用于HBsAg阴性、病毒载量<5×105拷贝/mL的患者。▌要点6:PEP方案中新增B/F/ATF,并首次对PrEP进行详细描述
21版指南中,对于暴露后预防(PEP)方案的首选推荐,新增了B/F/TAF。并首次对暴露前预防(PrEP)进行了具体描述,包括PrEP的适用人群、用药原则、随访和监测以及注意事项。
表5:21版指南推荐的PrEP用药原则
ART+PEP,创新复方单片制剂多重优势凸显
作为一款新纳入21版指南的复方单片制剂,B/F/TAF的骨干药物F/TAF可阻断反转录酶,而BIC则可抑制病毒整合酶,阻断病毒整合到宿主DNA。双靶点联合,可强效阻断病毒复制和整合,从而快速降低病毒载量,并持续抑制病毒复制[4-6]。
在今年2月12日至16日举办的第29届反转录病毒和机会感染会议(CROI)上,公布了B/F/TAF用于治疗初治成人HIV感染者长达5年的随访数据(1489研究和1490研究)[7],在这两项研究中,240周时,B/F/TAF治疗人群仍有高达98%达到并维持病毒学抑制(HIV-1 RNA<50拷贝/mL),在两项研究的最终耐药性分析中,均未检测到因出现耐药而导这进一步证明了B/F/TAF的长期有效性和耐受性。并且,既往临床研究表明[8,9],B/F/TAF在老年群体、女性等特殊HIV感染群体中也能实现较高的病毒学抑制。
在21版指南中,B/F/TAF是目前唯一的单片PEP方案。B/F/TAF用于PEP的完成率以及安全性也有着临床数据的支撑,在美国波士顿社区健康中心进行的开放标签、前瞻性研究中显示[10]:与以往PEP联合方案相比,B/F/TAF单片阻断方案服用更方便,完成率更高(完成率高达90.4%),且恶心/呕吐、疲劳、腹泻/稀便、头痛等不良事件更少。
小结:作为更贴合我国国情的艾滋病诊疗指南,21版指南的更新也是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并且相对于18版指南,21版指南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更强。B/F/TAF是21版指南推荐的HIV感染者治疗方案,同时也是指南推荐的PEP单片制剂,在2021年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后,也将让更多HIV感染者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