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 | 慢乙肝低病毒血症长期临床结局堪忧,肝纤维化进展和HCC风险显著增加
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减少肝细胞癌等并发症的发生,是CHB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所在[1]。
但是有研究表明,即使接受了恩替卡韦(ETV)等一线抗病毒药物治疗,仍然会有10%-20%的患者出现肝纤维化进展[2]。此外,一些患者也面临着肝细胞癌风险。
那么,LLV与肝纤维化、肝细胞癌等长期临床结局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接下来,我们就从肝纤维化说起,探讨一下LLV的长期临床危害。
最近,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贾继东、尤红教授团队在
上发表的一项研究[3],探讨了接受ETV治疗的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肝纤维化进展的危险因素,发现抗病毒治疗中,持续低水平HBV DNA仍会促进慢乙肝肝纤维化进展。
研究收集慢乙肝初治患者接受以ETV为基础的抗病毒治疗前和治疗78周后的肝组织活检结果,以探讨病毒学应答和其他因素对肝脏组织学纤维化进展的影响。
分析了239例患者的配对肝活检结果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发现经过78周的治疗,患者ALT、AST、HBV DNA、肝硬度值均明显有好转,肝纤维化Ishak评分为4,5,6的患者比例显著下降(见图1)。
图1、78周HBV DNA可测与否与各类型纤维化的分布比例
研究发现,基线时Ishak评分≥3的慢乙肝患者中肝纤维化进展的发生率为13.5%,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78周时HBV DNA可测(>20IU/mL)、饮酒显著增加基线时Ishak≥3分患者的肝纤维化进展风险。
同时发现与肝纤维化逆转患者相比,肝纤维化进展患者病毒应答率更低,且多数患者的病毒载量在20-200 IU/mL之间。
作者认为,慢乙肝患者治疗78周时HBV DNA的高检出率与肝纤维化进展显著相关。提示我们,低水平的残留HBV仍可能促进肝纤维化进展。因此,应该密切监测慢乙肝患者的HBV DNA水平。
这表明,即使慢乙肝患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疗,若不能完全抑制病毒复制,仍存在对组织学的危害,仍要关注LLV的问题,严格监测HBV DNA水平。
另一项由土耳其研究人员开展的回顾性研究表明,在年轻的慢乙肝LLV患者中,依然有近三分之一存在明显的肝纤维化[4]。
这项研究纳入了273名年轻男性HBeAg阴性CHB患者,平均年龄23.78±4.2岁。
肝活检结果显示,139例LLV患者中有42例发生了明显的肝纤维化,达到30.2%,而对照组(HBV DNA≥2,000IU/mL)该比例为55.2%(74/134)。
这也再次说明,年轻CHB患者即使体内HBV DNA水平较低,仍不可忽视发生肝纤维化的风险。
对于CHB患者来说,除了肝纤维化,另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肝细胞癌。
慢乙肝患者持续LLV是存在肝细胞癌风险的,而且不仅仅是对合并肝硬化的患者,对于非肝硬化的LLV患者,肝细胞癌的发生风险依然存在[5]。
最近还有研究表明,慢乙肝LLV患者即使接受ETV治疗,其肝细胞癌风险仍显著增加,且合并肝硬化的LLV患者更甚[6]。
2017年,韩国的研究人员在
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探究了LLV(HBV DNA大于12IU/mL但小于2,000 IU/mL)对肝细胞癌风险的影响[7]。
研究纳入了875名接受ETV治疗的初治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中位随访4.5年,9.7%的患者发现肝细胞癌。
LLV患者与持续病毒学应答(MVR, HBV DNA<12 IU/mL)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比为1.98(95%CI:1.28-3.06;
=0.002)。
3年时LLV患者与持续病毒学应答患者的肝细胞癌累积发病率分别为3.2%和6.2%;5年时分别为7.5%和14.3%,见图2。
图2、LLV与MVR患者5年内肝细胞癌累积发病率
LLV:低病毒血症;MVR:持续病毒学应答
对其中443例肝硬化患者的分析显示,近1/4的LLV肝硬化患者在5年内发生肝细胞癌,与持续病毒学应答的肝硬化患者的相对风险比为2.2(95%CI:1.34-3.60; P=0.002)。
这项研究表明,ETV治疗期间出现LLV与更高的肝细胞癌风险有关,合并肝硬化的LLV患者肝细胞癌风险增加更为明显。提示我们切不可忽视一线抗病毒治疗(如ETV)期间的LLV。
总而言之,LLV带来的肝纤维化进展风险和肝细胞癌风险不可小觑,仍需密切监测患者的HBV DNA水平,并采用高灵敏度的HBV DNA检测方法,以便及早发现LLV。
(来源:转自国际肝病网)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