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误区|谷物怎么科学吃?

阅读量:1315

前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谷薯类食物位居膳食宝塔的第一层,对膳食平衡起着决定性作用,摄入量最大;其中第一条推荐“食物多样,谷物为主”谷物涵盖的范围较广,包括大米、小麦、小米、大豆等及其它杂粮在中国,北方人喜面食,南方人则离不开米饭,因此形成独特“南米北面”的主食格局

然而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常被视为身材“大敌”,运动健身人群更对它们敬而远之,有很多声音在“号召”不吃主食,不吃主食真的可行吗?

【一定要吃主食吗?】

主食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总能量的50%-65%,是提供人体所需能量的最经济和最重要的食物来源,也是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然而:

ü 长期不吃主食影响身体健康

ü 运动时机体主要依靠碳水化合物来参与供能、维持运动强度,并为肌肉提供能量。如运动时人体得不到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供应,将导致肌肉出现疲乏而无动力。

ü 人体大脑细胞只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分解后的葡萄糖来供能,如果不吃主食,会对脑细胞造成伤害。

ü 不仅如此,如果膳食中长期缺乏主食还会导致血糖含量降低,产生头晕、心悸、脑功能障碍等问题,严重者会导致低血糖昏迷。

坚持谷类为主,有利于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结直肠癌等与膳食相关的疾病的发病风险。

ü 不吃主食更易胖

不吃主食的人群,会相应吃更多肉类,人体从油脂中获取能量,摄取油脂更多,体脂就自然增加了。图片3.png

2010-2012年居民谷薯杂豆类食物对总膳食营养素的贡献率

【主食的合理摄取量】

每人每天应摄入的主食应为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且谷类、薯类、杂豆类的食物品种数平均每天3种以上,每周5种以上。图片4.png

不同人群谷薯类食物建议摄取量

【主食中的粗粮吃的越多越好吗?错!】

膳食指南中提到:食物应粗细搭配;粗粮主要包括谷类中的玉米、紫米、高粱、燕麦、荞麦、麦麸以及各种干豆类,如黄豆、青豆、赤豆、绿豆等。吃粗粮能够促进肠道消化,改善排便情况,相对吃粗粮的人群发生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病风险也相对更低。

粗粮的摄入量控制在每天50克就足够了(一餐主食中,粗粮占1/5-1/8即可),相当于1个馒头、1碗燕麦粥、4片面包;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消化不好的人群可适当减量。

【面食怎么吃】

南方吃米、北方吃面,米和面在能量、营养成分上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主食;根据指南的建议,面食一天的食用总量控制在150克比较合适,是一种细粮主食;但不能天天吃,应该和其他粗粮、细粮搭配或换着吃;其中类似油条、辣条、奶油蛋糕之类的“坏”面食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大量油脂和添加剂,还会产生有害物质,要少吃或者不吃。 

总的来说,主食不能不吃,打破膳食平衡是不科学不可取的,在食物的选择上应遵循谷物为主、粗细搭配的原则,提供给身体所需的营养,身体才能“听话”运作。


参考文献:

1. 于康.吃的误区[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1.

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前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谷薯类食物位居膳食宝塔的第一层,对膳食平衡起着决定性作用,摄入量最大;其中第一条推荐“食物多样,谷物为主”谷物涵盖的范围较广,包括大米、小麦、小米、大豆等及其它杂粮在中国,北方人喜面食,南方人则离不开米饭,因此形成独特“南米北面”的主食格局

然而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常被视为身材“大敌”,运动健身人群更对它们敬而远之,有很多声音在“号召”不吃主食,不吃主食真的可行吗?

【一定要吃主食吗?】

主食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总能量的50%-65%,是提供人体所需能量的最经济和最重要的食物来源,也是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然而:

ü 长期不吃主食影响身体健康

ü 运动时机体主要依靠碳水化合物来参与供能、维持运动强度,并为肌肉提供能量。如运动时人体得不到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供应,将导致肌肉出现疲乏而无动力。

ü 人体大脑细胞只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分解后的葡萄糖来供能,如果不吃主食,会对脑细胞造成伤害。

ü 

不仅如此,如果膳食中长期缺乏主食还会导致血糖含量降低,产生头晕、心悸、脑功能障碍等问题,严重者会导致低血糖昏迷。

坚持谷类为主,有利于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结直肠癌等与膳食相关的疾病的发病风险。

ü 不吃主食更易胖

不吃主食的人群,会相应吃更多肉类,人体从油脂中获取能量,摄取油脂更多,体脂就自然增加了。图片3.png

2010-2012年居民谷薯杂豆类食物对总膳食营养素的贡献率

【主食的合理摄取量】

每人每天应摄入的主食应为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且谷类、薯类、杂豆类的食物品种数平均每天3种以上,每周5种以上。图片4.png

不同人群谷薯类食物建议摄取量

【主食中的粗粮吃的越多越好吗?错!】

膳食指南中提到:食物应粗细搭配;粗粮主要包括谷类中的玉米、紫米、高粱、燕麦、荞麦、麦麸以及各种干豆类,如黄豆、青豆、赤豆、绿豆等。吃粗粮能够促进肠道消化,改善排便情况,相对吃粗粮的人群发生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病风险也相对更低。

粗粮的摄入量控制在每天50克就足够了(一餐主食中,粗粮占1/5-1/8即可),相当于1个馒头、1碗燕麦粥、4片面包;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消化不好的人群可适当减量。

【面食怎么吃】

南方吃米、北方吃面,米和面在能量、营养成分上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主食;根据指南的建议,面食一天的食用总量控制在150克比较合适,是一种细粮主食;但不能天天吃,应该和其他粗粮、细粮搭配或换着吃;其中类似油条、辣条、奶油蛋糕之类的“坏”面食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大量油脂和添加剂,还会产生有害物质,要少吃或者不吃。 

总的来说,主食不能不吃,打破膳食平衡是不科学不可取的,在食物的选择上应遵循谷物为主、粗细搭配的原则,提供给身体所需的营养,身体才能“听话”运作。


参考文献:

1. 于康.吃的误区[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1.

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