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恢复的五大误区,不要再错下去了!

谢会兰个人号
关注

每位妈妈产后不光要

面对自己臃肿的身材、回不去的肚腩

难看的疤痕……

还面临着骨盆变形

耻骨联合疼痛、盆底功能障碍

产后腰痛、乳腺炎、产后抑郁等问题

于是很多妈妈们

便开始了漫长的产后恢复之旅

殊不知,很多产后妈妈们为了尽快恢复状态,反而导致了更多问题的出现,这些产后恢复的常见误区,你千万不要犯!

没什么症状不需要做产后康复

很多妈妈认为产后42天,月子就坐完了,不需要再做产后康复或盆底康复了。

新妈妈们可能暂时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忽视了长距离行走不适、腰痛等问题。

但是有可能腹直肌分离、盆底功能紊乱已经存在,也许数月或者几年之后才逐渐出现腰背痛、小便控制差、子宫脱垂等问题。

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表明妊娠和分娩是造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建议产后女性能够及时检查,尽早预防和治疗。

又或者有做产后康复的需求,但是面对嗷嗷待哺的孩子、忙碌的老公、繁重的家务,常常会有一种错觉:“反正病情也不严重,家里事情这么多,产后康复还是再等等吧!”

但是妊娠对女性盆底肌的损伤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做产后康复,这种损伤是很难自我修复的。

值得一提的是,产后42天至6个月是女性产后康复、盆底康复的最佳恢复期。

产后康复的三个重要时期

黄金期:

产后42天至6个月内,属于产后恢复的黄金期。

此时,产后的身体最为脆弱,各项身体指标均处于严重失衡状态,需要特别注意休息、饮食和运动,帮助身体恢复孕前的状态。

理想期:

产后6个月至一年半以内,属于产后女性的理想恢复期。

经过黄金期的恢复,身体状态已经基本稳定,处于恢复肌体损伤的最佳时机。

有效期:

产后一年半至三年内,属于产后女性恢复末期。

在这个阶段,应进行综合调理,使身体机能达成最佳平衡,平稳过度到正常生活阶段。

急于腹部塑型、进行腹肌训练

面对生完孩子后的大肚腩和松弛的皮肤,不少妈妈非常焦虑,有人急于进行腹部塑形。

过早地腹部塑形可能会给产妇带来二次损伤。

首先,对于产后有腹直肌分离的妈妈,通过平板支撑、仰卧起坐等方式锻炼腹肌,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加重腹直肌分离。

其次,盆底肌经历了怀孕和分娩的重创,产后早期尚未完全恢复,高强度的腹肌锻炼,会使腹压增加,对于盆底肌来说等于雪上加霜。

剖宫产不需要做盆底康复

不少妈妈认为,只有阴道分娩才会对盆底造成损伤,所以剖宫产不需要进行盆底康复。

这是不对的!!!

怀孕时,随着胎儿体积和重量的增大,孕妇的重心由腰骶部下降到盆底,腰骶部的脊柱前弯,腰椎向前突出,盆底也承受了更大的重量。

因此,不管是剖宫产,还是顺产,这种盆底损伤都是存在并且相等的。

另外剖宫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女性的盆底,但它所导致的后遗症也是不容忽视的。

比如子宫疤痕修复不良及感染等,也会给产后的妈妈带来很多痛苦。

因此,不管选择顺产还是剖宫产,都需要做盆底康复。

等生完二胎再做盆底康复

在全面二孩的时代,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一些妈妈缺乏分娩的保健知识,更是容易陷入误区。

有些人说,等生完二胎再做盆底康复。但是,你的身体等你吗?

女性的盆底肌肉像一张弹性的吊床。怀孕、分娩的时候,胎儿逐渐压迫、撑开这张吊床。

盆底肌肉松弛在怀孕时就已经发生,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都无法避免。而妈妈们需要做的就是在产后及时恢复吊床的弹性。

产后一年了 再做康复也没有什么用

在很多产康门店中,经常可以看到生育两年甚至多年仍然有腹直肌分离、骨盆宽大、产后腰痛的女性。

虽然已经错过了最佳恢复期,但只要开始就不晚,一定要由专业的产康师进行评估,然后选择正确的产后恢复调理方案,依旧可以取得良好的产后恢复效果。

希望每位妈妈怀孕生产后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恢复健康和身材,享受自己全新的生活。

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本文内容是基于现有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旨在为医生提供专业领域的知识更新和教育目的。在实施任何医疗程序、治疗方案或健康计划时,医生应依赖自己的专业判断,并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
查看全部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