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热点问答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每3-7年出现一次感染高峰。今年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呈上升趋势,主要发病人群是儿童,不少低龄儿“中招”,重症及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比例增多。对此宝爸宝妈们一定有许多疑问,让我们一起一探究竟吧!

一.什么是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是能够进行自我复制的、有能力在体外不依靠活体细胞而生存的最小微生物。肺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75%酒精和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都可以杀灭它。

肺炎支原体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5岁以上儿童及青少年。经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1~3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

二.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从无症状到鼻咽炎、鼻窦炎、中耳炎、咽扁桃体炎、气管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等。约25%的患儿可以出现肺外表现,也可以单独以肺外症状首发起病,如:引起皮肤黏膜、神经、心血管、消化、血液等多器官系统的损害。

三.宝宝出现哪些症状需及时就医?

结合近期肺炎支原体流行状况,宝宝出现持续发热、剧烈咳嗽,部分出现喘息,需警惕肺炎支原体肺炎等可能。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建议立即就医:

1.新生儿及半岁以内的婴幼儿,出现发热、咳嗽,甚至拒奶、口吐泡泡、嗜睡等;

2.症状持续3天,体温无好转或病情反复,剧烈咳嗽,早期干咳,后期有痰,影响正常生活;

3.患儿精神差,体温正常仍精神差,进食少,尿量少;

4.出现喘息、呼吸急促或有呼吸困难临床表现,发绀、鼻翼扇动、三凹征阳性(吸气时锁骨上、肋间、胸骨上/下凹陷)等体征。若<2月,呼吸≧60次/分;2-12月,呼吸≧50次/分;1-5岁,呼吸≧40次/分;≧5岁,呼吸>20次/分,家长们需引起警惕了。

5.出现肺外并发症,如:皮疹、胸闷、头晕、抽搐、腹痛等。

四.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能否排除肺炎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初次感染,IgM抗体一般在感染后4~5 d出现,3~4周后达高峰,持续1~3个月甚至更长,可作为近期感染的诊断指标。IgG抗体一般于感染后14 d左右出现。疾病早期查肺炎支原体阴性不能排除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也不一定代表目前处于支原体急性感染期,需要结合患儿的症状、体征,由专业医生判断患儿处于急性感染期还是感染恢复期。

五.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抗菌药物治疗选择

1.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首选治疗,包括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和乙酰吉他霉素。青霉素和头孢类对肺炎支原体无效。

2.经大环内酯类药物正规治疗无效及危重症患儿,考虑存在大环内酯类耐药时,可以使用新型四环素类(主要包括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和喹诺酮类(主要包括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药物,由于存在相关不良反应,使用时需经临床医生谨慎评估,家长切不可盲目自行用药。

六.如何判断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

1.起效缓慢≠无效

大环内酯类药物在高浓度时对敏感菌株具有缓慢杀菌的作用,起效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只用了一两次就急于判断效果。

2.重症≠耐药

重症患儿应采取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氧疗、糖皮质激素、支气管镜、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G、胸腔引流、抗凝等,同时也要关注混合感染及肺内外并发症。

3.肺炎支原体耐药基因突变位点阳性≠耐药

目前可通过检测耐药基因位点突变来判断耐药与否,但从国内多家医院临床实践中看,所检测的耐药状况与临床疗效并不完全一致。有的患儿虽然肺炎支原体检测耐药阳性,但大环内酯类对其治疗效果良好,因此大环内酯类药物对肺炎支原体的治疗效果需要结合临床分析,不仅是耐药基因突变位点检测。临床医生会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合适的替代药物,不必过度恐慌。

七.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需要做气管镜吗?

支气管镜检查是一项相对比较安全、并发症出现机率比较低的检查。轻症不推荐常规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怀疑有黏液栓堵塞和塑型性支气管炎的重症患儿应尽早进行,以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八.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出院后需注意什么?

1.肺炎患儿预后的饮食需逐步过渡到正常。

2.在运动方面要逐步增加户外运动,不要让孩子突然过度运动。3.对于可以恢复上学的时间,部分轻症者在没有明显临床症状时即可恢复正常上学。如果症状较重,临床治疗周期也会相对较长,即便是治愈后,建议休息1-2周,再恢复至正常的上学。如果儿童支原体肺炎比较严重,且合并心肌炎、肝损伤、脓胸、气胸等并发症时,要使原发疾病和继发合并症完全恢复后,才可正常上学。

九.肺炎支原体感染究竟该如何预防?

目前尚无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最重要的预防方式是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

1.公共场所防护好:在流行季节,避免去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要时戴好口罩。

2.咳嗽礼仪很重要:日常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或用手肘或上袖遮挡,避免二次使用脏纸巾,用过的纸巾丢弃至带盖的垃圾桶中。

3.时时刻刻手卫生: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冲洗20秒以上或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等擦拭消毒双手。

4.健康生活疾病跑:坚持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保证足够的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5.室内通风空气新:流行季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环境的卫生清洁和空气新鲜。

6.健康监测早预防:如果家人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建议尽量隔离。学校、幼儿园等重点场所,加强健康监测,做好通风消毒,避免聚集性感染。

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本文内容是基于现有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旨在为医生提供专业领域的知识更新和教育目的。在实施任何医疗程序、治疗方案或健康计划时,医生应依赖自己的专业判断,并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
查看全部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