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的预后、教育、自我管理和综合护理
慢阻肺,全名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咳嗽、气短和咳痰,这些症状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重。慢阻肺的治疗主要是以药物和行为治疗相结合的方式,目的在于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以及降低急性加重的风险。那么,慢阻肺患者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疾病的严重程度、是否合并其他疾病以及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等。因个体差异而异,但通常情况下,慢阻肺患者的预后较差。
1.年龄:年龄越大,慢阻肺的预后越差。
2.疾病的严重程度:慢阻肺根据患者的肺功能表现分为四个级别,从轻度到重度。一般来说,患者的肺功能越差,预后越差。重度慢阻肺患者生存率较低,预后不佳。而轻度慢阻肺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生存期较长。
3.合并其他疾病:慢阻肺患者在疾病的进展过程中,往往会合并其他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些合并疾病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4.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尽早诊断和治疗慢阻肺,可以有效延缓疾病的进展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合理的治疗方案包括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吸入类固醇、氧疗等,有助于减少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和缓解症状。
教育
患者"教育"的形式通常是医疗服务提供者提供信息和建议,并假定知识将导致行为改变。虽然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是行为改变的重要一步,但说教式的小组课程不足以促进自我管理技能。戒烟、正确使用吸入器、早期识别病情恶化、决策和采取行动、何时寻求帮助、手术干预、考虑预嘱等问题,都可以通过自我管理干预措施得到更好的解决。考虑到与患者个人相关的具体问题,旨在增强长期功能和适当健康行为的个性化教育和培训可能会让患者受益更多。这些将在自我管理中加以阐述。
患者可以参加个人和/或小组教育课程。在集体课程中,患者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内容。在一对一的互动中,应采用激励式的沟通方式,因为这种方法能让患者对自己的健康和福祉承担更大的责任,而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只是在行为改变过程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被认为适合教育计划的主题包括:戒烟;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基本信息;治疗的一般方法和医疗的具体方面(呼吸药物和吸入装置);帮助最大限度减轻呼吸困难的策略;关于何时寻求帮助的建议;病情加重时的决策;预嘱和临终问题。这些教育信息的强度和内容因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异,但教育对肺康复后病情改善的具体作用仍不清楚。上述描述中隐含的"自我管理支持/指导"是指医疗服务提供者为患者提供有效自我管理疾病所需的知识、信心和技能所使用的策略、技巧和技能。然而,在制定个性化的自我管理教育计划时,应根据对患者病情恶化的评估和风险评估、患者的需求、偏好和个人目标等因素来确定。
自我管理
在医疗保健服务系统中,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自我管理教育和指导应成为"慢性病护理模式"的主要组成部分。
自我管理干预措施的目的是激励、吸引和指导患者积极调整其健康行为,并发展技能以更好地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日常管理医生和医疗服务提供者需要超越单纯的教育/建议(说教)方法,帮助患者学习和采用可持续的自我管理技能。让患者成为其持续护理中的积极伙伴的基础是积累知识和技能。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仅靠患者教育本身并不能改变患者的行为,甚至不能激发患者的积极性,而且对改善运动表现或肺功能也没有任何影响,但它可以在改善技能、应对疾病的能力和健康状况方面发挥作用。
综合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多个医疗服务提供者密切配合。原则上讲,使用一个正式的结构化方案来决定如何提供每个组成部分,应该会使护理更有效率和效果,但这方面的证据并不一致。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