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抗病毒药需要终身吃药?并不是你想的那样

门诊经常会遇到定期来复查的人,有的整体情况都挺好,肝功、B超,病毒等常规检查都没什么大问题。

这时候有很多患者会问,现在我病情已经稳定,能不能停药呢?

这个问题我相信是很多人都比较关注,甚至有一部分符合抗病毒指征的患者,对于抗病毒这仍然抗拒,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抗病毒药需要长期服用,有的甚至是终身服用。

慢性乙肝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目前市面上所拥有的抗病毒药包括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两种类型。前者是口服,后者是肌注。

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药最佳疗程尚未充分确定。大多数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患者都需要至少4-5年的治疗,有些患者甚至可能需要无限期治疗。长期治疗对肝硬化患者尤为重要。这主要是因为目前的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药主要作用是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而非直接杀灭病毒。因此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持续地抑制病毒复制,达到控制肝脏炎症,保持病情稳定,减轻肝脏纤维化,减少或防止肝硬化,甚至是肝癌的发生,改善和维持患者良好的生存质量。

对于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大三阳患者),使用口服抗病毒药物的总疗程至少4年,在达到HBV-DNA低于检测值下限、ALT保持正常、HBeAg血清学转换(也就是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后,再巩固治疗至少3年,仍保持不变者,了解复发风险且同意接受严密监测(每1-3个月检测1次ALT和HBV DNA,持续1年)的患者可尝试停止治疗。但继续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

对于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小三阳型乙肝),建议达到HBsAg消失(乙肝表面抗原,两对半第一项转阴)且HBV-DNA检测不到,再巩固治疗1年半仍保持不变时,可考虑停药。

对于乙肝引起的肝硬化或者肝癌患者(还包括肝移植术后的乙肝患者),则需要长期治疗。 肝硬化患者通常采用口服药物终生治疗,以降低复发时临床失代偿的风险。即使是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时已经血清转化为HBeAg抗体的HBeAg阳性患者,以及在治疗时已解决肝硬化并发症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也应继续治疗。

有研究建议,对于HBsAg已消失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或是肝纤维化组织学或无创评估证实肝硬化逆转的患者,也许能停止治疗,但是还没有充足的证据来指导这类患者的治疗决策。如果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确实要停止治疗(例如因药物毒性),则应在停止治疗的最初6个月每月检测1次ALT和HBVDNA,之后以每3个月1次的频率再监测1年。

 不过话说回来,长期治疗并不等同于终身治疗。对于一些慢性肝炎的患者,一定的情况下是有机会治愈,并不需要终身吃药。比如一些患者抗病毒治疗后,DNA测不到,表面抗原小于1500,肝功能正常,没有干扰素应用的禁忌症,可以考虑后续应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总之一定要在有经验的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来服用停用抗病毒药物。但是也要注意,即使达到停药标准,停药以后也要注意密切的观察。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