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病毒血症可能会增加肝癌风险!牢记6个字,让病毒不复燃

临床上有一种情况,部分慢乙肝患者即使接受了抗病毒治疗,血清HBV DNA仍持续或间歇性地低水平检出阳性,即出现低病毒血症(LLV)。
出现低病毒血症,到底该维持用药还是换药?本期《健康医课堂》,我们邀请到广东省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黄晶教授,她将围绕“出现低病毒血症该怎么办”为我们进行讲解。
低病毒血症肝癌进展的危险因素
乙肝低病毒血症(LLV)是指血浆中乙肝病毒(HBV)持续存在或偶尔可测到,但HBV DNA载量低于2000 IU/ml。
为什么会出现低病毒血症,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现今核苷(酸)类药物仅在一定程度上抑制HBV复制,不能直接靶向cccDNA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随着 HBV DNA 检测技术灵敏度的提高,LLV 检出率也随之上升。

有研究发现,低病毒血症患者中有30%左右存在显著的肝脏炎症病变和肝纤维化。如果不引起重视,病情持续进展,患者发生肝硬化、肝癌的风险大大增加。
牢记六个字,“击退”低病毒血症
“早发现”主要指的患者要定期检查,建议乙肝患者每3~6个月进行一次高敏病毒量检测(如内标法),配合其他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低病毒血症。
“早处理”是指出现低病毒血症时应该及时分析原因,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经治乙肝患者,如果服用的是非一线类核苷(酸)类药物,建议换用目前推荐的一线类核苷(酸)类药物,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
如果正在服用的是一线类核苷(酸)类药物,那就要考虑药物互换或联用。如恩替卡韦联合替诺福韦,恩替卡韦联合长效干扰素等方案。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患者依从性差是低病毒血症的潜在风险因素,如漏服、随意停药等。因此,大家一定要遵医嘱规律服药。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