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传播途径及治疗策略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 引起的肝脏疾病。乙肝是一个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中国为乙肝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经过积极防治,我国青少年乙肝感染率已经大幅度下降,但大量乙肝慢性患者,需要尽快发现和规范治疗。
人体肝脏是一个沉默的器官,大多数人在新感染 乙肝病毒阶段几乎没有任何症状,慢性乙型肝炎可以悄悄地发病,有些患者有可能在无任何肝病症状的情况下就发展为肝硬化。因此,仅凭症状判断慢性乙肝病期并不可靠。
乙肝病毒经母婴、血液(包括皮肤和黏膜微小创伤)和性接触传播。其中血液传播主要是通过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 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不安全注射、吸毒 者共用注射器静脉内注射毒品等。令人想不到的 是,在修足、文身、扎耳环孔的过程中,如果消毒不彻底,也可能传播病毒。除此之外,乙肝病毒还会通过性传播。如果与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男男同性恋者,其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性较高。
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时机与免疫状态密切相关。一 旦人体免疫系统发现了乙肝病毒,就会对病毒进行清除,这一过程会引起肝炎的发作,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的升高等。乙肝病毒侵入肝脏后,会损害肝细胞,导致肝功能受损。建议患者应该尽早到正规医院接受相关检查,并且定期复查,通过化验肝功、乙型肝炎两对 半、HBV DNA高敏检测等,帮助医生一起对慢性乙型肝炎做出全面且正确的诊断。如果确诊患有慢性乙型肝炎,并符合治疗指征,就需要尽快启动抗病毒治疗,否则有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慢性乙型肝炎目前不能彻底治愈,我们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细胞 炎症坏死及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延缓和减少肝功 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肝癌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如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须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 建议患者在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期间每3个月复查1次。 每次随访需要检查的项目包括: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 复制指标(HBV DNA)、乙型肝炎标志物、甲胎蛋白、 腹部超声波等。定期复查可让医生及时了解抗病毒治疗 的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需要提醒的是:一时间控制住病毒,并不意味着病毒不会反弹,所以需要坚持进行长期、连续、有效的随访和检测,不可存在轻视和侥幸心理。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