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 | 慢乙肝低病毒血症的管理,必须要知道的事

阅读量:1.12万

当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接受恩替卡韦(ETV)或替诺福韦(TDF)治疗出现LLV时,该如何处理?是换用另一个抗病毒药物,还是联合另一个抗病毒药物?调整方案的时机在哪里?相较于继续使用原本的治疗方案,病毒学抑制率可以提高多少?对长期临床结局的影响如何?

这些都是临床医生们关心的重要问题。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无一个设计良好的、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来回答这些问题。

回顾了一些近期发表的研究数据,或许可以给广大临床医生们一些启示。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药物的选择说起,一起探讨LLV的管理。

“强效、高耐药屏障”一直是各国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4]推荐的用药原则。药物的选择也影响着LLV患者的管理。

对于经治患者而言,正在应用非一线药物治疗的建议及时更换为一线药物;如果是应用一线药物应答不佳患者,可调整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方案,换用其他一线药物或两种一线药物联合使用[5]。对于,正在接受一线抗病毒药物而发生LLV的患者,或可参考这一治疗策略。

今年4月日本九州大学Eiichi Ogawa教授最新发表了一篇有关TAF转换治疗的研究[6]发现,ETV治疗或NAs联合治疗出现LLV(HBV DNA 20-2,000IU/mL)的患者,转换为TAF治疗48周后几乎所有患者都达到了完全病毒学抑制(HBV DNA<20IU/mL)。

这是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性纳入313例慢乙肝患者,其中191例接受ETV治疗和122例接受基于阿德福韦酯(ADV)或替诺福韦(TDF)的NAs联合治疗至少2年。研究旨在评估患者在转换TAF治疗后48周内的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显示,TAF治疗后患者的HBV DNA抑制率有了进一步提高,对病毒的抑制程度更强。尤其在ETV组,第48周的HBV DNA抑制率显着增加,从75.9%增至96.9%(

 <0.001)。

转换为TAF治疗后HBV DNA抑制率变化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 34例患者接受ETV治疗至少2年仍处于LLV(HBV DNA为20-2,000IU/mL),在转换TAF单药治疗48周后,97.1%(33/34)的患者都达到了完全病毒学抑制。9例接受联合治疗至少2年的患者仍处于LLV,在转换为TAF后,77.8%(7/9)的患者获得了完全病毒学抑制。提示慢性乙型肝炎LLV患者,换用TAF可能提高其病毒学应答。

另一项来自台湾[7]的研究,也对未获得完全病毒学抑制(定义为治疗52周后HBV DNA大于20IU/mL以及筛查前6个月和筛查时HBV DNA大于20IU/mL)且合并进展期肝纤维化的患者转换为TAF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探讨。

研究纳入了34名经ETV、TDF、或其他NAs治疗至少1年,HBV DNA仍可测(HBV DNA大于20IU/mL),且合并进展期肝纤维化的CHB患者。

结果显示,在转换TAF后24周即有50%的患者获得了病毒学应答。提示,进展期肝纤维化且未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的患者换用TAF安全有效。

以上两个研究提示我们,对于既往接受NAs治疗的慢乙肝患者,如果其HBV DNA抑制水平还不能达到满意效果,可考虑转换为TAF进行治疗。

那么对于联合另一种抗病毒药物是否也可以提高疗效呢?从既往的临床经验来看,可能是一个策略。我们期待会有更多的临床试验数据来验证这一策略。

除了在未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时,要及时调整NAs治疗方案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LLV患者的治疗应答呢?

当然,对于经治的LLV患者而言,患者依从性差也是LLV的潜在风险因素[8]。包括用药剂量、服药方式都会影响治疗效果[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传染病中心的一项研究[9],就探讨了服药方式对ETV或TDF单药抗病毒治疗的影响。

研究纳入了518名经ETV或TDF单药治疗的CHB患者。分析显示,在治疗6个月后,采用最佳服药方式(ETV需空腹服用且餐前、餐后至少间隔2小时;TDF与食物一起服用)的调整组,HBV DNA不可测(HBV DNA 小于100IU/mL)的比例更高,达到78.9%(

<0.001),未调整服药方法组仅为31.6%。

研究证明,未采用最佳服药方法是部分应答的独立风险因子,部分应答患者应遵循最佳服药方法可显著提高疗效。

说完了服药方式,我们再来看看依从性对治疗应答的影响。

日本东京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10],就对ETV转换为TAF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及满意度进了探讨。

研究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了使用ETV(114例)治疗患者和TAF(35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满意度,以及从ETV转换为TAF的患者(15例)转换前和转换后的服药依从性和满意度。

分析发现,TAF组的药物满意度(0-10,喜欢-不喜欢)更高(

=0.01)。从ETV转到TAF的患者中,药物依从性也更高(

=0.04),同样地,转换后药物的满意度也从4.53±3.2显著提高至1.27±2.4 (

= 0.008)。

根据“忘记吃药的频率”对坚持情况进行评估如下:

1.从不;2、每2-3个月一次;3、每2个月一次

4、每1个月一次;5、至少一次一周。

作者认为从 ETV 转换为 TAF 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及满意度。

对LLV患者的管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也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更多的可靠的数据来指导临床工作。就现有的一些证据,我们建议要注意以下三点,即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采用最佳的服药方式以及让患者有更好的服药依从性。

低病毒血症这一概念,临床医生并不陌生。然而,在目前慢乙肝首选一线抗病毒药物(包括TAF、ETV、TDF)的时代,在管理CHB患者时仍应该保持警惕,持续定期进行高灵敏度HBV DNA检测,早发现、早处理,让更多的患者从LLV转变为完全病毒学应答,以进一步降低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病、HCC风险。

至此,“慢乙肝低病毒血症”系列专题已经到达尾声,诚挚地希望这一列文章能让更多的医生朋友们关注LLV,防微杜渐,让更多的CHB患者真实获益。

(来源:转自国际肝病网)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