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低下患者如何治疗?

刘敏个人号
阅读量:2766
关注

免疫系统是机体防卫一切病原体入侵最有效武器,免疫功能低下或亢进都会对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免疫功能包括:

①免疫预防:指机体抵抗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感染,从而避免感染疾病;

②免疫稳定:指机体有效清除损伤或衰老的细胞,维持生理平衡。如果这一自稳功能失调,体内的垃圾、毒素就过多,人会罹患各种疾病;

③免疫监视:指机体有效的识别、清除体内得突变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一旦免疫监视功能降低,就不能及时发现变异的细胞,不能调动肿瘤坏死因子等来杀死肿瘤细胞,体内变异细胞恶性生长繁殖,进展成为各种癌症或肉瘤。

 胸腺是人体极重要的中枢免疫器官,可产生胸腺生成素II等多种胸腺素。调节人体整个免疫系统的功能。胸腺从新生儿期至7岁增长至提及最大,17岁功能发育达到顶峰,之后随年龄增长,逐步萎缩并重量减少。胸腺五肽具有胸腺生成素II的全部的生物学活性,胸腺五肽是胸腺生成素II第32-36位的氨基酸片段,即由精氨酸、赖氨酸、天门冬氨酸、缬氨酸及酪氨酸五种氨基酸组成。胸腺五肽在人体内会迅速分解并发挥药效。

●人们除了自己感觉不适的主观感受外,人体免疫情况(免疫力)可以通过哪些客观的实验室/化验指标来客观评价呢?

●免疫细胞的数量:血常规。血常规包括白细胞计数常被用于基础的免疫状态评估,但白细胞可反映骨髓增殖状态,并不能用于评估免疫力水平,淋巴细胞绝对值和淋巴细胞百分比是反映免疫状态的基础指标,持续低于1.0*109/L,则高度提示免疫状态异常。脓毒症患者多出现多形核细胞显著降低,提示中性粒细胞的杀菌活性减弱。

●免疫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水平:T细胞是人体抵御外界抗原最主要的免疫细胞之一,临床最常用的T淋巴细胞亚群,主要包括CD3+细胞、CD4+细胞及CD8+细胞。其中,CD3+细胞为成熟T淋巴细胞,能反映机体总T细胞水平;CD4+细胞为诱导/辅助性T细胞;CD8+细胞为抑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具有直接识别和杀灭致病菌作用。CD3+细胞正常值范围为60%~80%,CD4+细胞正常范围为35%~55%,CD8+细胞正常值范围为20%~30%。如CD4 /CD8 T细胞比例下降可能是获得性免疫异常(也就是通俗所说的艾滋病---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症)的重要表现;创伤和重症患者中,CD4 /CD8 T细胞比例的降低与患者发生脓毒症的风险直接相关。感染可造成原始B细胞持续减少,也会出现不同B细胞亚群比例变化,记忆型B细胞比其他类型B细胞更多出现凋亡。NK细胞数量变化与脓毒症早期病死率有关,NK细胞在淋巴细胞中占比较高的患者预后较好。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HLA-DR表达水平可预测重症感染患者的病死率,其结果与CD4 T细胞计数高度一致。然而: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备检的细胞亚群选择没有内在逻辑性,无法统一分析解读;单独解读的淋巴细胞亚群临床指导意义不强;分析了淋巴细胞亚群数量,但没有考虑淋巴细胞功能因素;操作中可能会存在数据失真,特别是对小比例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水平: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监测是反映T细胞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Th1和Th2细胞因子参与供体细胞的免疫应答,Th1细胞产生IL-2、IL-12和IFN-γ;,可激活细胞免疫反应,Th2细胞产生IL-4、IL-5、IL-6和IL-10。这些参与机体免疫反应的细胞因子,可在某种程度上预测免疫水平及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风险。TNF-α是一种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释放的促炎细胞因子,IL-10是抗炎细胞因子,脓毒症患者LPS刺激外周血单核细胞后产生TNF-α;低于200ng/L为免疫抑制,释放的IL-10越多则患者预后越差。

●免疫抑制细胞及分子水平:Treg细胞、Breg细胞、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数量,T细胞PD-1/PD-L1、Tim-3、LAG-3的表达。Treg细胞在抑制免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Treg与T细胞间相互作用,在此过程中Treg释放的细胞因子决定效应性T细胞向Th1或Th2分化。Th17与Treg功能上相互拮抗,而在分化上却密切相关。Th17、Th2、Treg细胞数量及平衡状态对于脓毒症早期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Ig含量可用来评估B细胞免疫状态,IgG、JgA、IgM水平及亲和力,补体C3、C4和B因子水平对免疫状态的评估也有重要意义。脓毒症早期菌血症阶段补体激活有利于宿主防御,但后期补体激活则加剧组织损伤。C5a是脓毒症补体系统活化后的重要产物之一,ICU入院时较高的C5a水平与患者死亡具有相关性。

●自身抗体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免疫功能异常的重要表现,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常能检测到高滴度的自身抗体。自身抗体是判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标志,有研究也发现,单一抗体检测的诊断效果不准确并会影响医生对疾病的判断,因此需联合多种自身抗体进行检测,以减少或避免检测误差。临床常见的多种联合自身抗体检测主要有八种,分别是ANA抗体、dsDNA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Sm抗体、抗Scl-70、抗U1RNP抗体、抗CCP抗体。

●微量元素检测:微量元素与人体的免疫力关系密切。微量元素与人体的免疫力关系密切。微量元素缺乏或微量元素过量都会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微量元素检测也是免疫功能检测的重要项目。根据WHO定义,目前将微量元素分为必需微量元素(锌、硒、铁、铜、钼、碘、铬、锶、钴、钒、镍)、可能必须元素(硅、硼、铷、钡、钛)及潜在毒性元素(铅、镉、汞、铋、锑、铍)三类。其检测数据能有效评估机体的营养状况,对疾病的发生、诊断及防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能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或者亚健康人群,其实在人群中极其广泛的存在:

1. 老年各种恶性肿瘤患者

无疑是细菌、真菌等感染的易感人群,特别是化疗放疗手术等治疗后,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老年人肺部生理功能减退、多伴发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有关。如果再加上化疗等导致的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院内感染和大量抗生素应用,患者自身免疫力严重低下,容易罹患耐药菌、条件致病菌感染,治疗难度极其艰难。

2. 吸烟人群

吸烟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实。烟草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可以刺激呼吸道粘膜、损伤免疫系统中的细胞、促进氧化应激反应。烟草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可以刺激呼吸道粘膜,导致气管、支气管等呼吸道组织发炎,产生黏液,从而阻塞呼吸道,增加感染的风险;可以损伤免疫系统中的细胞,使其对细菌、病毒等入侵有更差的抵抗力;会抑制骨髓中的造血功能,使人体内的白细胞数量减少;促进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影响细胞的免疫功能。

3. 经常饮酒、酗酒人群

不少饮酒过度的人抗病能力变弱。英国学术刊物日前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成果显示,长期摄入大量酒精会从两方面影响免疫力:使体内某些抗病毒物质含量下降;一些易引起慢性炎症的物质含量上升。英国《BMC免疫学》杂志报告,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实验发现:他们从一些健康志愿者体内提取组织样本,然后用酒精进行处理,其效果大概相当于一个人每天摄入60克酒精且持续一个星期。研究结果显示,在组织样本中,一些与免疫力有关的物质含量随之发生变化,其中有助于抵抗病毒感染的干扰素含量下降,而另一种名为“肿瘤坏死因子α”的促炎症物质含量会增多。研究人员表示,酒精通从这两方面作用削弱人体免疫力,为保持身体健康,应注意适度饮酒。

4. 糖尿病人群

糖代谢紊乱合并脂质、蛋白质代谢障碍时,会同步发生高黏稠血症,高黏稠血症状态下的血液是黏稠、浑浊、暗红的,血流变缓慢、血液质量变差会导致免疫物质运送受阻,血液循环的阻力增大,导致各级血管中的血液流速变慢,甚至会引起小、微、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发生粥样淤塞,经年演变为以毛细血管为中心的微循环障碍,相伴行的是微血管损伤与病变,结果导致非菌性炎症发生发展。糖代谢紊乱的情况下,机体内的蛋白质、脂质代谢出现障碍,机体内的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免疫物质的分泌减少,免疫活性物质的含量相对偏低。

综上,糖尿病人群免疫力低于非糖尿病人群。

5. 肝病、脂肪肝患者

肝是人体最大最重要的解毒器官。人体的有害物质必须经过肝脏解毒和排出。肝脏内的免疫机制主要以固有免疫反应为主,组成包括“克布霍细胞”(Kupffer cell)、“自然杀手细胞”(NK cell)等,克布霍细胞是一种有“吞噬”能力的细胞,能清除革兰氏阴性细菌(如大肠杆菌)细胞壁上的内毒素、吞噬入侵的病菌,刺激肝脏免疫系统,活化其他免疫细胞。克布霍细胞吞噬能力很强,能在数百万计流经它身旁的健康红血球、血小板和其他免疫细胞中找出有害的外来物质进行吞噬。并吞噬老化的血球细胞及过度活化的免疫细胞,帮助调节体内的免疫系统,并避免正常细胞遭受失调的免疫细胞攻击。自然杀手细胞--如癌细胞或许多病原体感染会导致细胞表面抗原呈现蛋白(如MHC-I)表当下降,试图逃避免疫系统攻击,此时自然杀手细胞就会揪出这些异常细胞,并借由释放穿孔素(perforin)和颗粒酶(granzyme)而将之摧毁。肝功能受损后,肝脏分泌“补体蛋白”能力下降,长期饮酒过量、肝炎病毒感染等造成的肝纤维化、肝硬化,都会使肝脏持续处于发炎状态,长久下来免疫功能紊乱。肝炎引起的氧化压力,会导致肝脏的自然杀手细胞将表现压力因素的T细胞视为发生病变的细胞,将之毒杀;而病患T细胞不足,肝脏就会持续感染及发炎。

6. 慢性肺病COPD患者

老年COPD 患者肺功能下降,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可导致肺功能进一步下降,导致呼吸衰竭和全身多脏器功能障碍,加剧死亡风险。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提高老年患者COPD稳定期的治疗水平,减少急性发作,可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7. 以重症胰腺炎SAP为代表的重症炎症疾病

SAP属于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起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大部分重症病人预后不良,且并发症较多,病死率高。多项研究证实SAP感染期机体出现免疫功能低下,因此机体易感性增加。由于肠道屏障损害、肠道菌群移位等原因继发局部及全身组织严重感染,常伴发多器官你衰竭,是SAP病人死亡的高峰期。在SAP感染期针对免疫功能低下状况进行干预,可阻断疾病进程,促进病人恢复,减少相关并发症,改善预后。研究表明SAP感染期病人IL-6再度释放,趋化吸引更多的免疫细胞积聚于胰腺、肺及其他主要器官组织内,造成CD4 淋巴细胞明显减少,最终导致SAP感染期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减退。抗IL-6治疗能减少细菌移位至肠系膜淋巴结,并降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因此SAP感染期病人可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来抑制继发感染。动物实验亦证实,重症胰腺炎大鼠由于免疫细胞和炎症因子的消耗,CD4 T细胞计数减少,急性期出现免疫应答异常,感染期表现为免疫低下,注射胸腺五肽后CD4 T细胞计数水平明显上升,大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得以恢复。因此,免疫增强剂有助于SAP的预后。

8. 反复发作的,经久不愈的复杂性泌尿系感染

临床常见到反复治疗,但难以彻底治愈的泌尿系统感染,泌尿外科将这类患者总称为复杂性泌尿系感染。复杂性泌尿系感染多数合并有潜在诱发因素或基础病变,包括但不局限于:①留置导尿管,输尿管支架管,或间歇性膀胱导尿;②膀胱残余尿>100ml;③任何原因引起的梗阻性尿路疾病:如膀胱出口梗阻、神经源性膀胱、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④膀胱输尿管返流或其他功能异常;⑤所有类型的尿流改道或尿路系统的重建手术后;⑥任何类型的化疗或放疗或尿路上皮肿瘤治疗后;⑦所有任何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及术后继发尿路感染;⑧任何原因引起的肾功能不全、移植肾、糖尿病患者、免疫缺陷患者。

9. 除了上述的复杂性泌尿系感染,还有临床极其常见的无症状性菌尿

其发生率分别为:绝经期前健康女性1-5%,老年男性和女性14-19%,糖尿病患者0.7-27%,孕妇2-10%,老年护理院及养老机构15-70%。无症状性菌尿的推荐治疗人群包括但不局限于:孕妇和准备接受可能导致尿道粘膜出血的侵入性操作,ASB患者不推荐强效抗生素治疗的人群有:老年人、留置导尿管、肾脏留置造瘘管或输尿管支架管、脊髓损伤等。 

机体的免疫力、细菌毒力及抗感染治疗

10. 其它免疫力低下的一些人群(包括但不局限于)

所有超过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所有类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所有的甲状腺疾病或手术后甲状腺素激素治疗患者;更年期综合征人群;病毒性皮肤病变和各种慢性皮肤病如银屑病、慢性皮疹、湿疹患者;所有长期服用皮质激素治疗的人群;等等

在上述10种类型的患者人群中,胸腺五肽均可发挥免疫双向调节作用

过低免疫力的有助于提升免疫功能,免疫亢进的可抑制非正常的免疫反应;从而使患者从中获益。10mg的胸腺五肽对上述很多疾病均有特殊的疗效,属于一种广泛的全科用药。同时,胸腺五肽与抗生素和/或抗病毒药合用,既可缩短疗程,又可减少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最重要的是,胸腺五肽是化学药品而非生物制品,纯度高,无致敏蛋白质,不需做皮试;属内源性物质,与人体相容性好;是氨基酸的合成体,其降解产物能为人体所用,无残留,无毒副作用。

●胸腺五肽有别于既往所有厂家生产的动物胸腺提取物即过去所说的胸腺肽--胸腺肽成分不确定,含有大分子物质,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胸腺五肽也有别于胸腺肽α1(即胸腺法新),胸腺肽α1肽链较长,为28个氨基酸片段,容易卷曲和失去活性中心,仅仅适合治疗慢性肝炎。而胸腺五肽由五个氨基酸构成,直链,稳定,活性中心暴露容易,是全科用药,可以广泛适用于上述10种类型的所有人群,无任何配伍禁忌,安全性极高。

参考文献:

1. Loftus IM,Naylor AR,Goodall S,et al. Increase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activity in unstable carotid plaque. A potential role in acute plaque disruption. Stroke,2000,31:40-47.

2. Canon CP,Braunwald E,McCabe CH,et al. Intensive versus moderate lipid lowering with statins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N Engl J Med,2004,350: 1495-1504.

3. 曹晓艳,刘睿,杨照环,等.42例老年晚期肺癌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12,22(14):3034-3035.

4. 郑丽平,张宇静,刘丹,等.老年晚期肺癌患者肺部感染死亡的病原学分析.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0,9(6):544.

5. 王红梅,廖国清,刘鹏辉,等.晚期肺癌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临床肿瘤学杂志,2009,14(7):638-640.

6. 复浩.癌症500问题解.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65.

7.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5,30: 69-72

8. 钟亮玉,王特,吴培虹,等.胸腺五肽对急性胰腺炎后期的免疫调节作用.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 7:20-21

9.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 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3, 36(4): 255-264.

10. 张兴虎,万文辉,钱晓明,等.胸腺肽α1对高龄老年人免疫活性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影响.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2, 14(1): 16-18.

11. Heart protection study collaborative group. MRC /BHF Heart protection study of cholesterol lowering with simvastatin in 20536 high risk individuals: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Lancet,2002,360: 7-22.

12. Crisby M,Nordin-Frediksson C,Shah PK,et al. Pravastatin treatment increases collagen content and deceases lipid content,inflammation,metalloproteinases,and in human carotid plaques: implications for plaque stabilization. Circulation,2001,103: 926-933.

13. Christen S,Finckh B,Lykkesfeldt J,et al. Oxidative stress precedes peak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pediatric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o-pulmonary bypass operation. Free Radic Biol Med,2005,38: 1323-1332.

14. Miyaoka K,Iwase M,Suzuki R,et al. Clinical evaluation of circulating IL-6 and IL-10 levels after surgery-induced inflammation. J Surg Res,2005,125: 144-150.

15. 牟小芬,田亚平,郭广宏,等.探讨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 和C反应蛋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气道炎症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6): 615-617.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