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游泳正当时!做好这几点,谨防中耳炎

炎炎夏日
很多人都会选择泡在泳池里
度过一段清凉的时间
除了室内室外游泳池
还有迷人的海滨、河流和小溪……
但在享受的同时
也要预防一些风险
由于泳池加大换水频率的成本较高
一般池水都不免有污染物
这就可能会使病菌侵入耳膜
从而造成中耳炎
游泳会导致中耳炎吗?
答案:会!
游泳过程中不正确的姿势和换气,就可导致耳朵进水、鼻子呛水,通常鼓膜完整、外耳道没有创面的情况下,外耳道进水是不会引起中耳炎的。
但如果游泳过程中发生呛水,水经鼻子从咽鼓管这个通道流到中耳,引起咽鼓管肿胀,污水及细菌进入中耳腔,影响咽鼓管正常功能,使得中耳内外气压不平衡,引起咽鼓管功能不良,而形成急性中耳炎。
尤其是咽鼓管还未发育成熟的儿童,和成人相比较,儿童咽鼓管的走行具有“短、平、直”的特点,同样是呛水,儿童更容易把细菌带到中耳内,从而导致急性中耳炎。
得了中耳炎有哪些症状表现?
答案:中耳炎的主要表现是:在游泳之后感觉耳朵疼痛、流脓和听力减退。
对于儿童来说,家长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小孩反映听力下降,听不清、耳鸣,或者耳膜有“咕噜咕噜”的声音。
2. 如果小孩比较年幼,可能会表现为爱抓耳朵,哭闹,尤其是晚上。
3. 本身有鼻窦炎的小孩,出现以上情况更须留意。
4. 如感到游泳后听力下降、耳内疼痛,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一般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则大多可能转为慢性中耳炎。
但对慢性中耳炎病人来讲,这些不是最重要的,最让人担心的是出现颅内、颅外的并发症,危及生命。因此,中耳炎要及时治疗,以免加重病情。
怎么避免游泳导致的中耳炎?
答案:正确的游泳姿势、避免呛水是预防中耳炎的主要手段。
1. 游泳前,检查耳部。
若发现耳耵,应使用耳道清洁液,不需要使用挖耳勺等工具用力在耳道内掏异物,以免损伤耳道内壁。
若有鼓膜穿孔、中耳炎等疾病,不宜游泳,以防疾病复发。糖尿病患者游泳时应特别注意卫生,以免发生坏死性外耳道炎。
2. 游泳时,使用专用耳塞。
要掌握正确的换气技巧,用嘴巴吸气,用鼻子出气,不要让水进入鼻咽部。跳水时利用外耳与水面接触,双手应先入水,游泳时需要睁眼,以此保护耳朵,减少中耳炎的发病率。
鼻子若不慎进水,应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将另一侧鼻腔内的分泌物擤出。以免擤鼻方法错误导致污水和微生物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导致中耳炎。
3. 游泳后,保持外耳道干燥。
耳道内若积水,可将头偏向一侧,使耳道口朝下,单足跳跃数次,使耳道内的积水自动流出。随后,用清洁的医用棉签蘸取耳道清洁液轻轻擦拭。
另外,还需要注意个人卫生,不要用手指、发夹、火柴梗等挖耳,以免造成外耳道损伤,引发外耳道炎。
因游泳导致中耳炎,该如何治疗?
中耳炎是一个复杂的疾病,游泳时引发的中耳炎多为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治疗原则:抗菌+消肿+(排脓)
注意:如果治疗效果不理想,建议到医院的耳鼻喉科和五官科专科进行治疗。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