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其实是可治愈的!治疗新方案推荐

点赞量:1

我国是一个乙肝大国,临床医生和公众对乙肝的认知度及警觉性均较高,而对于丙型肝炎,则往往被忽视,以致其早期发现及诊断率均较低。但事实上,丙型肝炎在世界上呈广泛流行,它是欧美及日本等国终末期肝病的最主要原因,在我国一般人群中,丙肝的流行率也有0.43%。一旦感染丙肝病毒,其慢性化率(50%-85%)远高于乙肝病毒感染的慢性化率。如果不加以干预,其中一部分患者终将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相反,如果及时给予规范化的抗病毒治疗,70%以上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是可以治愈的!

01 抗病毒治疗指征

只要有丙肝病毒阳性,无论丙肝抗体是否阳性、是否出现肝功能异常,且无治疗禁忌症(如:肝功能失代偿、妊娠、未控制的精神疾病、未控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血色素水平不能耐受抗病毒治疗等)的患者均应进行规范化抗病毒治疗。

那么,如何早期发现丙肝病毒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呢?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积极宣教:使临床医生及公众对丙型肝炎有一定的认知度;

2)对以下高危人群进行筛查:

1.凡有输血者,特别是在1993年前接受过输血者;

2.反复血液透析者和接受器官移植者;

3.共用注射器者;

4.艾滋病毒感染者以及感染丙肝病毒母亲所生的婴儿;

5.针刺、刀伤或者破损黏膜处接触丙肝病毒阳性血液者;

6.与丙肝病毒感染者有性行为者;

7.曾行介入性诊疗患者(胃镜、内窥镜、牙科器械等)。

02 丙型肝炎的标准治疗方法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丙型肝炎标准疗法始终为长效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4~48周。根据我国2004年发布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慢性丙型肝炎的首要治疗目标是清除丙肝病毒,其次为长期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组织炎症,阻止肝硬化、肝癌的发生。

欧美研究显示,标准疗法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仅为40%左右,且临床应用时还有禁忌,如:妊娠或晚期肾病患者禁用利巴韦林;同时,失代偿肝硬化以及自身免疫性、心脏、肺脏和精神疾病患者也不适合用干扰素。这就迫切需要有新的治疗方法用于丙肝的治疗。

03 规范化抗病毒治疗的新方案

近年,丙肝治疗进展迅速。尤其是针对基因1型等难治性丙肝的研究日益增多。

美国肝脏病学会最新发布的丙型肝炎治疗指南中,将两种口服抗病毒药物加入了丙肝治疗的一线药物,该两种药物为丙肝病毒的特异性蛋白酶抑制剂。从此,丙型肝炎的治疗进入了一个靶向治疗的新时代。

该指南推荐,基因1型丙肝病毒慢性感染首选口服抗病毒药物联合长效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对于首次接受或既往曾接受过治疗的1型丙肝患者,以及治疗后复发的患者,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加入口服抗病毒药物的三联疗法缩短了基因1型丙肝的疗程(由原来的48周缩短至24周或48周),并提高了持续病毒学应答率(70%左右)。因此,对于既往已接受标准治疗但治疗失败或复发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机会。

目前,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新方法正走入令人兴奋的新时代。当然,对于治疗相关性贫血、皮疹和胃肠道不良反应需加以关注并及时处理。同时,口服抗病毒药物之间的交叉耐药问题也应引起重视。寻求更安全、有效、方便和经济的治疗方案,包括“鸡尾酒”疗法(包含数种针对不同靶点的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的研究都在进行之中。

综上所述,大部分慢性丙型肝炎并不是不治之症,只要及早发现及诊断,及时给予规范化的抗病毒治疗,是有可能完全治愈的。对于部分治疗失败的患者,随着一些新药的不断开发,其治愈率也在不断提升。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