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感染者的治疗耐受性,保证治疗成功率

对ART方案进行优化,是艾滋病治疗发展的主要方向。与传统的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相比,整合酶抑制剂(INSTIs)治疗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在疗效和安全性上大幅升级,可满足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迫切需求。
以INSTIs为核心组成的单一片剂方案,已成为国内外艾滋病诊疗指南推荐的首选ART方案和核心药物,目前国内已上市多种单一片剂方案,如由骨干疗法恩曲他滨/丙酚替诺福韦(FTC/TAF)和INSTI艾维雷韦(EVG)组成的艾考恩丙替片(E/C/F/TAF)、由FTC/TAF和INSTI比克替拉韦(BIC)组成的比克恩丙诺片(BIC/FTC/TAF)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INSTIs在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尤其是CNS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对存在CNS合并症、生活质量不佳的感染者调整治疗方案时,应考虑到这一因素进行方案优选,以提高感染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成功率。
大量临床证据表明,EVG和BIC两种INSTIs,在强效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CNS相关不良事件较拉替拉韦(RAL)、多替拉韦(DTG)等其它INSTIs更少:
2017年发表的一项德国真实世界门诊回顾性分析显示,治疗12个月和24个月时,DTG组CNS不良反应相关停药率最高(5.6%/6.7%),RAL组居中(1.9%/2.3%),EVG/c组最低(0.7%/1.5%);
一项开放性、随机、多中心研究显示,由DTG/3TC/ABC替换为E/C/F/TAF治疗后,所有维度的CNS不良反应包括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均显著改善,且作用持续长达24周,至研究结束时仍观察到显著改善作用;
在1489研究中,B/F/TAF治疗组紧张/焦虑、悲伤/失落/抑郁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DTG/3TC/ABC对照组,入睡困难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提示B/F/TAF在CNS不良反应方面表现较好。
基于以上数据,艾考恩丙替片和比克恩丙诺片的CNS副作用少,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也相对更好,适用于CNS合并症较多、生活质量受影响较大的中国患者,临床医生应在调整治疗方案时进行相关考量,选择能使感染者更多获益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