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脚不是小事,张大夫亲授“RICE”紧急处理法!
本文作者:东莞第八人民医院 骨科 副主任医师 张志强
崴脚,即医学上的“踝关节扭伤”,在生活中的发生率非常高,尤其是篮球、足球选手;穿高跟鞋的女性、有足部先天性构造异常者(如常见的前足内翻、扁平足等),也容易发生脚踝扭伤;即便一般人在平日走路时,偶尔也会有这种惨痛的经历。
对于这种伤害,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活动活动脚腕,若没有疼痛或只是轻微疼痛,就不在意了。而往往旧疾未愈,新伤又发,如此反复发作,成为习惯性扭伤,影响运动机能与日常生活。
如何判断崴脚了? 崴脚的诊断可以简要概括成6个字:“红肿热痛+压痛”,即在运动时的某些特殊动作后,如果出现踝关节局部红肿、疼痛,皮肤温度升高,尤其是站立、活动或用手按压踝关节局部,疼痛明显加重,这时候踝关节扭伤就要高度怀疑了。
崴脚后的急救处理? 崴脚后,开始红肿、淤青、疼痛加重,要立刻到医院就诊。那在去医院就诊之前我们应该如何自行急诊处理呢?崴脚后的早期处理为RICE原则!休息制动(Rest):让扭伤的踝部得到充分休息,减轻疼痛。
- 冰敷(Ice):受伤后马上进行冷敷,消肿、止痛。一般冰敷24-48小时左右。
加压包扎(Compression):通过局部缠绷带的方法压迫损伤的血管,减少出血和渗出,从而减轻组织的肿胀和疼痛。
抬高患肢(Elevation):将受伤的肢体抬高10到20厘米,也就说,如果人平躺状态,把患肢抬高10到20厘米,高于心脏的水平,就可以达到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踝关节肿胀的目的。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