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妊娠期肝病
1、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也叫产科急性假性黄色肝萎缩、妊娠特发性脂肪肝、妊娠期肝脏脂肪变性,是一种妊娠期特有的、罕见的肝病。多发生在孕晚期。其主要特点是肝细胞在短时间内大量快速地发生脂肪变性,导致黄疸、凝血功能障碍和肝功能急剧衰竭。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可发生在妊娠28~40周,多见于妊娠35周左右的初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双胎和男胎较易发生。临床表现类似急性重型肝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发生在妊娠晚期的极其严重的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导致母婴高死亡率。起病初期仅有持续性恶心、呕吐、乏力、上腹痛或头痛。数天至1周后孕妇出现黄疸,且进行性加深,常无瘙痒。腹痛可局限于右上腹,也可呈弥散性。病人常有高血压、蛋白尿、水肿,少数人有一过性多尿和烦渴,如不分娩病情继续进展,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皮肤淤点、淤斑、消化道出血、齿龈出血等,低血糖、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及肝性脑病、尿少、无尿和肾功能衰竭,常于短期内死亡。化验检查出现肝功能受损及凝血障碍,应正确识别和处理,积极护肝治疗,一经确诊,及时终止妊娠是挽救母婴生命的唯一措施,输注凝血因子及其他血制品,挽救母亲和胎儿生命,必要时需要肝移植治疗。
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和胆汁酸升高为特征,主要危害胎儿,死亡率增高。该病对妊娠最大的危害是发生难以预测的胎儿突然死亡,该风险与病情程度相关。本病具有复发性,本次分娩后可迅速消失,再次妊娠或口服雌激素避孕药时常会复发。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率0.8%~12.0%,有明显地域和种族差异,国内上海和四川省发病率较高。主要发生在妊娠晚期,尤其是32周以后,对母婴尤其是胎儿造成严重影响,甚至造成妊娠晚期胎儿因缺氧导致死胎的风险。
(1)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生的机理:导致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也不同,包括遗传基因,环境,妊娠期激素及某些药物的应用有关,导致胆汁分泌受阻或排泄障碍。
(2)识别:对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尽早诊断,及时处理。常规进行肝功能及胆汁酸等检查,重视病人的主诉,有无皮肤瘙痒及黄疸出现,实验室检查出现肝功能异常,尤其是胆汁酸异常,应高度重视。部分病人肝功能及胆汁酸正常,仅出现皮肤瘙痒,也应引起重视,及时处理。
(3)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和去除病因的治疗措施。对症治疗包括使用利胆药、调整饮食等,以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去除病因则需要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孕妇的症状和病情变化。建议患者低脂,尽量避免油腻食物,食用维生素丰富及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及愉悦的心情。服用利胆药物,常用的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药物主要有熊去氧胆酸及丁二磺腺苷蛋氨酸,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应用。
(4)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产科处理:妊娠晚期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更易危及胎儿生命,造成胎儿宫内缺氧,所以患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孕妇应严密监测胎儿情况,注意胎动及胎心情况,如经上述治疗胆汁酸居高不下,必要时及时终止妊娠,进行剖宫产手术。
3、妊娠合并丙型肝炎:丙型肝炎是目前可以治愈的病毒性肝炎,孕前筛查很重要,尤其是一些高危群体,如静脉吸毒史,不安全注射史,手术及输血史,多性伴史等人群更应在备孕时检测丙肝抗体,如果丙肝病毒RNA阳性及时治疗三个月,目前治疗丙肝的药物非常有效,治愈率97%以上,治疗后再怀孕。如在妊娠期间才发现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应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权衡利弊,做出是继续妊娠还是终止妊娠的决定,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4、HELLP综合征; HELLP综合征以溶血、肝酶升高和血小板减少为特点,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多数发生在产前。可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其临床表现多样,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乏力、右上腹疼痛及恶心呕吐,体重骤增,脉压增宽,但少数患者高血压、蛋白尿临床表现不典型。其临床表现多样,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乏力、右上腹疼痛及恶心呕吐,体重骤增,脉压增宽,但少数患者高血压、蛋白尿临床表现不典型。可出现母儿严重并发症:孕妇可发生子痫、胎盘早期剥离、DIC、肾衰竭、急性肺水肿、严重的腹水、脑水肿、视网膜脱离、伤口血肿感染甚至败血症等;胎儿可发生缺氧、早产、胎儿生长受限,甚至围产儿死亡。在按重度子痫前期治疗的基础上,其他治疗措施包括:(1)、有指征的输注血小板和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血小板计数①>50×109/L且不存在过度失血或者血小板功能异常时不建议预防性输注血小板或者剖宫产术前输注血小板;②<50×109/L可考虑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③<50×109/L且血小板数量迅速下降或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时应考虑备血,包括血小板;④<20×109/L时阴道分娩前强烈建议输注血小板,剖宫产前建议输注血小板(Ⅲ-B)。(2).适时终止妊娠选择适当时机终止,分娩方式HELLP综合征患者可酌情放宽剖宫产指征。
5、妊娠剧吐:约有半数以上妇女在怀孕早期会出现早孕反应,包括头晕、疲乏、嗜睡、食欲不振、偏食、厌恶油腻、恶心、呕吐等。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因人而异,多数在孕6周前后出现,8~10周达到高峰,孕12周左右自行消失。少数孕妇早孕反应严重,频繁恶心呕吐,不能进食,以致发生体液失衡及新陈代谢障碍,甚至危及孕妇生命。原因可能与体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增多、胃肠功能紊乱、胃酸分泌减少和胃排空时间延长有关。0.3%~1%的孕妇会发生妊娠剧吐,多见于年轻初产妇,一般认为与HCG显著升高有关。其依据是,早孕反应出现与消失的时间与孕妇血HCG值上升与下降的时间相一致。葡萄胎、多胎妊娠孕妇血HCG值明显升高,剧烈呕吐发生率也高,说明妊娠剧吐可能与HCG水平升高有关。但临床表现的程度与血HCG水平有时并不一定成正比。精神过度紧张、焦急、忧虑及生活环境和经济状况较差的孕妇易发生妊娠剧吐,提示此病可能与精神、社会因素有关。近年研究发现,妊娠剧吐还可能与感染幽门螺杆菌有关。妊娠剧吐患者应住院治疗,禁食2~3日,根据化验结果,明确失水量及电解质紊乱情况,酌情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每日静脉滴注葡萄糖液和林格氏液,加入维生素B6、维生素C、氯化钾等。维持每日尿量在1000毫升以上。并给予维生素B1肌肉注射。营养不良者可静脉给予脂肪乳和氨基酸等。一般经上述治疗2~3日后,病情多可好转。孕妇可在呕吐停止、症状缓解后,试进少量流质饮食,若无不良反应可逐渐增加进食量,同时调整补液量。多数妊娠剧吐的孕妇经治疗后病情好转,可以继续妊娠。如果常规治疗无效,出现持续黄疸、持续蛋白尿、体温升高,持续在38℃以上、心动过速(≥120次/分)、伴发Wernicke综合征等危及孕妇生命时,需考虑终止妊娠。
总之,妊娠期肝病是妊娠期常见并发症,有轻有重,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及时就诊及治疗。孕妇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随访,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孕妇也可以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宝宝。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