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患者要当心动脉粥样硬化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的老龄化,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已高达80%,成为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肥胖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发生在全身的大小动脉,如大家熟悉的心脑血管病,可以引起严重后果。而这种病变如发生在四肢的动脉,尤其好发于下肢,称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动脉粥样物质的不断扩大和继发血栓形成,可引起动脉管腔变窄、堵塞,使下肢血流不畅,会出现一些缺血症状。这种疾病好发于老年人,男性居多,年龄多在50岁以上。由于患者和部分医生对其缺乏足够认识,易被误诊为闭塞性脉管炎、骨质增生、风湿病或其他疾病,常得不到及时治疗,有的患者常因延误治疗而被迫截肢。


老人_副本.jpg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表现为:足部怕冷、发凉,小腿抽筋、疼痛,疼痛在行走一段路程后加重,常被迫停下休息;严重的在休息时疼痛也不能缓解,夜间足趾疼痛,常夜不能寐,抱足而坐,痛苦异常;患肢皮肤颜色也发生变化,如苍白或发紫,皮肤变薄、汗毛稀疏、脚趾甲变形等;发展到后期可出现脚趾部缺少溃疡或变黑坏死,伤口不易愈合,如未得到及时正确治疗,常会导致截肢。

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患者来说,如出现严重的疼痛、足够变黑坏死时,应尽快考虑进行血管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有望能恢复肢体的血液循环,避免截肢。当然,对于部分早期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也可取得较好的疗效。首先戒烟,改变不正确的生活方式,辅以降压、降脂、扩血管、活血化淤等治疗,一般能控制病情的进展。其次,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的有规律的步行锻炼,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形成,可以使80%以上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具体的锻炼方法需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有需要的朋友可与我们联系,为您选择最适合您的治疗方案,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