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诊疗过程中注意9点,不再谈肝“色”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除乙肝外,我国其它所有肝病的发病率一直呈节节攀升之势,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我国肝病患者群体庞大,肝病的种类繁多,仅病毒性肝炎就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等7型肝炎,还有酒精肝、脂肪肝、药物肝、自免肝以及一些与遗传或基因病相关的罕见型肝病。用谈“肝”色变来形容肝病患者对肝病的恐惧也不为过。那么肝病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必须知道和注意什么呢?
1.到专科医院找专科医生就诊
不单单是民众,很多非肝病专业的医生对常见肝病也缺乏足够的认知,认为乙肝和丙肝不严重,转氨酶升高一些不算什么,用一些降酶药物就行。一般说来,乙肝和丙肝都是因病毒复制造成肝损伤,从而导致肝纤维化,肝纤维化造成肝硬化,肝硬化出现腹水和消化道出血等严重的合并症或者恶变成原发性肝癌危及生命。所以只降酶不能阻止乙肝和丙肝发展到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
2.千万不可轻信广告
有些病人轻信所谓的“基因疗法”“免疫疗法”,服用大量的所谓“秘方”或“特效药”。这些做法对绝大多数患者来说不仅无效,甚至可能出现肝昏迷和消化道出血,导致死亡。近年来对乙肝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虽仍无一种治疗手段可以“根治” 乙肝,但可以通过国内外公认的抗乙肝病毒的西药阻止乙型肝炎进展成肝硬化或肝癌,使绝大多数患者正常工作和学习。
3.重视脂肪肝的治疗
很多患者认为脂肪肝、酒精性肝病不是病,根本无须治疗,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发展成肝硬化、肝癌。事实上,患者得了脂肪肝同样可以导致肝硬化,危及生命。酒精性肝病若不及时治疗,则容易发展为酒精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甚至恶变成肝癌。
4.乙肝患者用药停药要遵从医嘱
有些乙肝患者随意停用或换用抗病毒药物、频繁的更换医生或医院。目前,乙肝的治疗主要是抗病毒治疗,而抗病毒治疗所需时间长,如干扰素的疗程需6-12个月,核苷类似物则至少在2年以上。选择个体化治疗和优化治疗是取得良好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关键,停用或换用抗病毒药物很容易导致复发、基因变异和耐药;频繁地更换医生或医院不利于观察疗效、副作用及基因变异和耐药的处理。
5.肝病患者必须忌酒
有人不想戒酒,只想用药物预防酒精性肝病,或不喝白酒,改为喝黄酒、红酒或啤酒,来预防酒精性肝病。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药物能预防酒精性肝病,市场上常见的葛花类解酒保肝茶,可能会有解酒醒酒的作用,但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证明。
6.警惕中药造成的肝损伤
纯中药和纯中药制剂没有肝脏毒性,这是一种常见的糊涂认识。目前媒体上的药品广告,经常宣传的就是“纯中药制剂”没有任何毒性,许多人被这种广告所迷惑。实际上,中草药引起的肝损伤并不少见。现已发现,至少有60种以上中草药及其制剂可致肝损害,如首乌、黄芩、黄药子、马兜铃、雷公藤、苍耳子、百合、番泻叶、土荆芥、芫花、苦楝子、苦楝皮、贯众、薄荷、丁香、肉豆蔻、水田七、天花粉等等,长期应用均可致肝损害。至于偏方、秘方的肝毒性也都需要重视。
7.重视轻度肝功能异常
许多人觉得体检单项转氨酶轻度增高无所谓,不进行进一步检查明确肝损伤原因,延误早期诊治。体检中发现单项转氨酶轻度增高,可以肯定地说患者存在肝损伤,只是引起肝损伤的原因很多,除了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外,常见的感冒等病毒感染、接触化学毒物及越来越多的自身免疫性肝病等都可能是病因,只有查清病因才能进行有效的治疗。
8.乙肝肝功能正常也有传染性
关于传染性是敏感的话题,乙肝传染能力只跟乙肝病毒的载量有关。如乙肝病毒载量很高,即便是肝功能正常,传染性也很大;但乙肝病毒是血源传播性疾病,主要经血(如不安全注射等)、母婴及性接触传播。在同一办公室工作、握手、 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一般不会传染。
9.肝炎是可防可治的
通常我们说肝炎发展3步曲,即:肝炎-肝硬化-肝癌。但是大多患者并不是一定会发展为肝癌。因为任何疾病都有它的发生发展规律及病程时间,所以我们很多患者一辈子都是肝炎并没有发展到肝硬化,更别提肝癌了。但也有些患者并没有肝硬化的过程直接就从肝炎发展为肝癌。这些变化完全是因人而异的,不能千篇一律。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