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不针对性取向,只针对高危行为!
我们先给大家科普下「高危行为」。在流行病学上来说,当我们要归类一种行为是否属于「高危」,它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的风险。
但简单来讲,「高危行为」可以归纳为:感染HIV概率较高的行为。比如:吸食毒品时共用静脉注射器、无保护的性行为等。
根据HIV的传播途径,具体的高危行为有以下几种:
无论是男女性行为还是男男性行为,只要发生无保护性行为都有感染HIV的风险。
根据ASHM(澳大利亚性健康医学学会)的概率表显示,「无保护的肛交行为」、「无保护的阴道交行为」都属于高危性行为。
而口交的感染风险较小,列为「低危行为」。
HIV职业暴露是指卫生保健人员或人民警察在职业工作中与HIV感染者的血液、组织或其它体液等接触而具有感染HIV的危险。
这样讲可能很难理解。举个栗子吧,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大多发生在手术台上。比如,在手术台上误伤自己,伤口接触到HIV感染者的血液。
这是有感染风险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有过这样的统计:中心每个外科医生的职业生涯中平均遇到过4次暴露情况。
未经过抗病毒治疗的HIV女性感染者未经「母婴阻断」怀孕并生育
未经过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母亲体内的血液、乳汁等体液中富含HIV,是有很高概率在怀孕、分娩、哺乳等过程中将HIV传染给婴儿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HIV感染者不能生育健康的宝宝。HIV感染者可以依靠艾滋病的母婴阻断措施生育一个健康宝宝。
艾滋病的母婴阻断,即为HIV感染孕产妇及其婴幼儿提供抗病毒治疗、安全助产、产后喂养指导等一系列服务措施。
我国在2000年出台的「四免一关怀」政策中,其中就包含了为感染HIV的孕妇提供免费母婴阻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这一免费的母婴阻断政策大大降低了母婴传播的概率。
根据研究数据显示,在未采取干预措施的情况下,我国的母婴传播率约为35%~50%,而如今,这一数据已经降至1%~2%。
我想告诉大家,并不是说高危行为一次就100%感染,而风险看起来低的行为也并不是100%安全。
评估一种行为属不属于高危,是一个综合多方面因素整体考量的过程。
比如,感染HIV的概率还跟HIV感染者的病毒载量有关。如果他的血液中含有较高的病毒载量,那他的传染率将会更高。至于概率上升的幅度有多少,这是我们无法说清的。
通常来说,刚感染HIV时(即急性感染期)和进入艾滋病期(免疫系统被破坏)时的病毒载量较高。但是,很多情况下,你连对方是不是HIV感染者都无法确定,更何况他的病毒载量。
所以,安全性行为才是上上策。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