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的危险时刻,如何科学管理清晨高血压?

健客医生官方号
阅读量:2647
关注

很多人对高血压的认识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只需要每周或者每月测一次血压就好了,其实即使每日测一次血压也不够,因为血压在24小时是波动的曲线。

通常来说,人体的血压在夜间最低,在清晨睡醒的时候最高,尤其在6~10点的时间段,血压会从相对较低的水平短时间内迅速上升至较高的水平。

清晨高血压长期过高会给患者带来很多危害,比如会造成心脏和大脑循环系统的血凝状态,损害大脑、血管和肾脏,诱发冠心病、心绞痛和缺血性中风等。

研究显示,清晨高血压造成猝死、心梗和脑卒中的发生率是其他时间段的4倍,心血管死亡风险在7~9点比其他时间段增加70%。

那么,应该如何科学管理清晨高血压呢?

01 什么是清晨高血压?

医学上一般定义为,当起床1个小时后,并且在服用药物、早餐前自测血压,平均血压≥135/85mmHg或诊室测量血压的平均值≥140/90mmHg,则可诊断为清晨高血压。

清晨高血压主要集中在上午6~10点,假如在清晨这段时间居家测量血压持续≥135/85mmHg,便可认为是清晨高血压,需要引起重视了。

约半数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均有清晨高血压的表现,这是由于患者清晨醒来,交感神经活跃,儿茶酚胺、5-羟色胺、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增多,血管紧张度增强,使血压增高超过了正常限度。

清晨高血压的出现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 年龄较大;

● 吸烟饮酒;

● 血压管理不善,没有规律服用降压药;

● 长期饮食偏咸,钠盐摄入过多;

● 糖尿病等慢性病代谢综合征。

02 清晨高血压的危害

相关研究表明,清晨高血压可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增加左心室肥厚的发生率、增加中风的风险、损害肾脏的过滤功能导致微量白蛋白的漏出增多等,所以不容忽视清晨高血压的管理。

03 清晨服药前,如何才能管理好高血压?

了解清晨血压水平,尤其是清晨服药前血压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然而高血压患者通常在诊室测量血压,而且到医院后要排队、挂号会耽搁不少时间,很多患者在医生测量血压前就已经提前服用了降压药,此时测量的血压已经不能准确反映清晨血压的真实水平。

高血压患者在管理自己血压的时候,需要测量清晨服药前的血压,这样才能帮助评估血压的控制情况。评判降压药的作用是否能够覆盖24小时,这一点很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高血压患者尽管在医院诊室血压控制的还可以,但由于疏忽了清晨高血压的管理,还是不能避免脑卒中等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控制清晨高血压首先要控制导致清晨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1)生活方式管理,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减少钠盐的摄入,保证睡眠质量,适当运动和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

2)清晨高血压药物的选择,应该尽量选择作用效果覆盖24小时的长效降压药,首选长效的钙离子拮抗剂,如氨氯地平等缓释或控释剂型等;

3)对于失去昼夜血压节律的高血压病人,比如清晨高血压,也可以考虑在睡前服用短中效的降压药物,既保证了发挥清晨有效的降压作用,又可控制夜间睡眠血压。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