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后 HBeAg(-)/(+)肝癌发生率有无区别?

宋建新个人号
阅读量:2.34万
关注

全球约有3.5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 HBV感染可导致患者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肝癌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症状隐匿,晚期病情进展迅速,发现时多为晚期,生存时间很短,HBV感染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原因。

目前治疗 HBV 感染可分为两种办法,一种是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一种是口服核苷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因其较多的禁忌证及不良反应导致其使用受限,故大多数 HBV 感染患者治疗采用口服核苷类似物治疗。临床观察中发现有一部分 HBV 感染患者在长期坚持服用核苷类似物的情况下,仍然会发生肝癌,所以本文章的目的是探讨肝癌发生和核苷类似物应用及 HBeAg(- )/(+ )之间的关系。

有研究表明,长期使用核苷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及不合并肝硬化的患者,能够减少肝癌发生率,但是并不能消除肝癌发生的风险。有研究发现,长期使用核苷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包括单纯慢性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都有发生肝癌的风险,肝癌总的发生率为5.19% ,明显低于未使用核苷类似物的乙型肝炎患者的12.59% ,这与国外研究结果相似。可见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可明显减低乙型肝炎患者肝癌的发生率,但不能完全阻止肝癌的发生。

有研究表明,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无肝硬化 HBeAg(-)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癌发生有意义的危险因素,通过χ2 检验及单因素分析,发现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无 肝 硬 化 HBeAg(+)的 患 者发生肝癌比例为1.91%,无肝 硬 化 HBeAg(-)的 患 者 发 生 肝癌比例为5.31%,无肝硬化 HBeAg(-)的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是无肝硬化 HBeAg(+)患 者 的2.880倍。HBeAg(-)是慢性乙型 肝 炎(无 肝 硬 化)患 者 肝 癌 发生的危险因素。同一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 HBeAg(-)的未能成为肝癌发生的有意义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肝硬化 HBeAg(+)的患者中发生肝癌比例为 8.70%,肝 硬 化HBeAg(-)的患者发生 肝 癌 比 例 为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的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是 HBeAg(+)患 者 的0.984倍;考 虑 为 HBeAg状 态 可 能反映出慢性肝病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而 HBeAg(-)在 肝 硬 化患者中占有更高的比例,进 而 掩 盖 了 HBeAg(-)作为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危险因素的意义。

总之,乙型肝炎患者长期进行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可降低但不能消除肝癌发生的 危险,HBeAg(-)是慢性乙型肝炎(无肝硬化)患者的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于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乙型肝炎患者要在有效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肝癌指标的常规筛查,以做到对肝癌发生的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提高肝癌诊断率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