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 | 人民军医吴孟超:没有他,就没有肝胆外科的今天

“孩子们,这世界上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当你们帮助别人时,请记得医药是有时穷尽的,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
——吴孟超
时隔五月,再提起吴孟超的名字时,相信有些人已经忘了这位为医学做出伟大贡献的老人。
吴孟超,被称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生于1922年8月31日,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5分离世,享年99岁。
有人说,他的手上长了眼睛,伸进腹腔一摸,就能把血给止住。
有人说,肝脏方寸之间,吴孟超仿佛是一匹老马,驮着一个个病人过河。
有人说,他是神一般的存在,为无数病人解除痛苦。
今天,我们一起来缅怀吴孟超院士,领略他的传奇人生。
编辑
01 75年从医生涯,让16000名患者重生
在医学生的眼里,吴孟超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他的75年从医生涯里,创造了很多个奇迹。
他是我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
他创造性地提出“五叶四段”的解剖学理论;
建立“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的肝脏止血技术,成功施行了以中肝叶切除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手术;
他主导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胆疾病诊疗中心和科研基地;
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肝癌病理标本库,培养了最多肝胆外科领域的优秀人才;
主刀我国第一例肝脏外科手术,这一举措也为新中国开创肝胆外科奠定了基础;
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
……
科研能力超群,临床能力也异常出色:1960年到1977年期间,总计治疗原发性肝癌181例,手术成功率达到91.2%。
不完全数据统计,在他七十余年的从医生涯里,主刀16000多例手术,使20000多名患者得以获救。
对吴孟超来说,开创技术并不是最重要的,他最大的愿望是救治生命,从医以来,他也一直在保持初心。
02 最大的幸福是倒在手术台上
吴老和护士之间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吴孟超:明天有什么手术?有没有我的?
吴孟超:没有排,没有人排我。
护士:休息休息吧。
吴孟超:排吧!怎么搞的一个都没排。你去找一个。
执拗是老人的天性,吴孟超对工作尤其痴迷,具体来说,他是对手术“上瘾”。
即便已到退休的年龄,仍然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坚守在手术台。用他那双神奇的手,将病人拉出生命的绝境。
他曾经说过:“只要能拿得动手术刀,我就会站在手术台上。如果真的有一天倒在手术台上,那也许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2010年,88岁的吴孟超就主刀完成了190台手术。
97岁那年,他才正式从医院退休。
2019年春日,他进行了人生最后一场手术。那天,他跟往常一样站上手术台,在无影灯下进行一个肝癌切除手术。
短短40分钟,病人的肿瘤就被顺利摘除。
毕竟已经90多岁了,身体衰落给他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那天,吴老是被搀扶着出手术室的,一场手术下来,他已经疲惫不堪。
在央视《朗读者》节目里,念到别人写给吴老的信时,董卿数次哽噎。
武汉的甜甜说:“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在那么多大医院都不接受我、切除不了我肿瘤的时候,是您不顾众人的反对,毅然主刀……”
甜甜的手术难度极大,若是失败,他可能晚节不保,但吴孟超不顾劝阻,坚持要手术。
他笑称:名誉算什么?我的天职是治病救人。
跟他并肩作战的护士长说:很多人看来您是个传奇,但只有我看到过手术后靠在椅子上的您,胸前的手术衣都湿透了,两只胳膊支在扶手上……
由于长时间手术,吴老的手指和脚趾的关节已经变形,平时签字时手会微微颤抖,但只要一上手术台,即便满腹腔都是血,只要吴老的手伸进去一摸,某根血管一掐,血就止住了。
03 一个好医生要有仁心
吴老的仁心,更多的是体现在细节上。
吴孟超说: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想的是病人。
怕冻着病人,他查房前一定会把听诊器在自己的胸口捂热,再给病人检查。每次检查完后会主动拉上屏风,检查完再帮患者掖好被角。
一次他查完房准备离开时,病人突然拉住吴老,深情了吻了他的双手。吴老当即转身,抱着病人的头,在他脸颊上轻轻回吻了一下。
他主张为病人省钱,如果病人带来的片子已经能够看清楚,他绝不会让病人做第二次检查,如果B超就能确诊,他不会让病人继续用CT和磁共振。
2005年,因为被推荐参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当天的手术被全部取消,吴老得知一位病人凑钱来做手术,立即恢复了手术:“多住一天院对他们都是负担。”
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是吴孟超多年的坚持,也是他从医的初心。
如今的肝胆外科医生中,八成以上都是吴孟超的学生,在他的带领下,我国多项肝癌外科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也名扬于海外,让更多患者得到了治疗。
从医七十余年,他品德高尚、医术精湛、仁心仁德,被医学生奉为榜样。
虽然吴老已去,但那颗属于他的“吴孟超星”仍会持续发亮,指引我们不断向前。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