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孩子得了肝硬化,家长要早点知道这些事

成人或多或少都有肥胖焦虑,孩子却不同,老人常说“孩子白白胖胖才可爱”。
实际上,肥胖的危害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这些危害若落到孩子身上,对整个家庭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11岁孩子确诊重度肝硬化
11岁的小智,体重接近130斤。据了解,小智从小胃口就好,一顿能吃2、3碗白米饭,爱吃红烧肉。
“能吃”在家人眼里是“福”,但对健康来说并非好事。
在小智10岁那年,小智就查出了中度脂肪肝,B超结果显示:小智的肝脏右叶比正常成人的肝脏还要大。

主治医生看着检查结果做了一些可怕的猜想——他建议小智做穿刺检查,以便更好排查肝脏问题。
“但孩子太小,对打针有些害怕。再说孩子看着只是胖一点,平时身体还挺好。”思考再三,决定暂时不做穿刺。
一年后,小智再次来医院检查,结果却意外地“好转”了:中度脂肪肝变成了轻度脂肪肝。
“可小智明显比去年更胖了呀?”医生眉头紧皱。
保险起见,他再次建议小智做肝脏穿刺——结果显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伴肝硬化,属于重度肝硬化。
家长看到结果后悔恨不已:“孩子平时胃口好,喜欢吃重油重盐的食物 ,每一顿都要吃到撑。一开始他喜欢就让他吃,哪里想到会弄成这样。”
好在,小智的情况发现及时,现在只要积极配合治疗,还是有希望可以逆转的。
如今,儿童肥胖越来越普及,但实际上可爱的“小胖墩”背后暗藏巨大风险。
可以预见的是,体检后又会增加不少年幼的脂肪肝患者。
脂肪肝的魔爪正伸向儿童
“脂肪肝已成为体检中的第一大疾病。”
谈到脂肪肝,杭师大附属医院副院长、杭师大肝病与代谢研究所所长施军平教授深有感触。
2020年,杭师大附属医院的体检人群中,就有35%人查出脂肪肝,而2019年,这个比例是33%。
由此可见,脂肪肝患病率仍处于缓慢上升趋势。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脂肪肝并不是小病。一方面它会导致肝硬化,另一方面,它还是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代谢疾病的“后备军”。
三高问题逐渐年轻化,跟脂肪肝不无关系。
不只成年人,儿童也慢慢被脂肪肝“盯上”。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介绍,6至17岁儿童肥胖率接近20%,10%至15%患有脂肪肝。
而6岁以下儿童的肥胖率在10%左右,5%患有脂肪肝。
早在2018年,《Journal of Pediatrics》杂志上就有发布文章,里面有提到儿童体重过高会对其肝脏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研究人员发现,儿童3岁时腰围越大,8岁时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则会越高。
在施军平教授门诊里,他接诊的最小的脂肪肝患儿只有3岁,体重达到了20多公斤。
“家里老人特别宠小孩,经常给他吃洋快餐,导致孩子营养失衡、越来越胖。”
儿童患脂肪肝,关键要减重
西安市儿童医院感染三科主任医师刘小乖介绍说,“儿童控制体重就是最好预防脂肪肝的方式。”
脂肪肝的发病群体主要集中于肥胖人群,在她最近治疗的3名儿童脂肪肝病人中,都有超重的问题。
从生活方式层面来讲,肥胖主要还是膳食结构不合理所致。
家长平时要注意孩子的膳食结构:一方面要限制碳水化合物和饱和脂肪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热卡食物摄入,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儿童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另一方面,平时要减少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多参加户外活动,这样能增加能量的消耗,使能量摄入和能量支出达到平衡。
建议每周3-5次中到重强度的体育锻炼,每次30分钟,可以有效减少肥胖患者的并发症。
考虑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常出现家庭聚集现象,再加上儿童自控能力不足,所以最好家长能带领孩子一起执行,比如可以定期制定踏青计划,一起参与运动项目等等。
孩子的健康,牵动着全家人的心。肥胖是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一旦儿童期肥胖,成年后也会比其他人更易长胖,故家长要抱着长期作战的决心,及早干预、及时止损。
参考资料:
[1]中疾控营养学首席专家: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接近20%.红星新闻.2020年12月23日
[2]哪些因素容易导致儿童脂肪肝?.澎湃.2020-07-22
[3]11岁男孩得重度肝硬化!家长蒙了:从小的“健康”习惯竟害了他.沈阳日报.2020-06-21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