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号成功返航!三名重回地球的航天员,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阅读量:4.13万

9月17日,神舟十二号的“出差三人组”回家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很多人都会关心,经历整整三个月的太空生活,三名宇航员返回地球后,他们的身体会出现什么变化?需要多久才能重新适应地面环境呢?

宇航员出舱后无法站立?

这是正常“太空反应”

关注神州十二号返航新闻的小伙伴们会发现,三位航天员出舱时,是坐在椅子上被抬着出来的。

太空和地球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环境,航天员长期在太空中行动,身体一直处于一种失重的状态。当航天员返回地球之后,需要重新适应地球重力,此时就会不同程度出现立位耐力下降的现象。

举个例子,我们游泳的时候,水中的浮力会抵消掉一部分重力。当我们上岸的一瞬间,会感觉到身体“很重”,这就是立位耐力下降的表现。

三名航天员在完全失重状态的太空生活了三个月的时间,突然回到重力环境,如果站起来走路,就会向喝醉一样跌跌撞撞,站立不稳。

此外,在失重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后,骨骼、肌肉都会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骨骼流失和肌肉萎缩,以致四肢很脆弱,易断。如果突然站立,自身的身体重力加上航空服的重量,很容易导致骨折。

所以,在航天员返回地面之后,为了避免对航天员造成伤害,需要让他们坐在专门研制的座椅里面,由专人协助从舱内转移出来。

视力下降、血管老化

体液复位需要时间

在零重力状态下,航天员身上的体液会均匀地分布在全身各个地方,这会给航天员的体液循环和血液循环系统带来一些负性影响。

有相关机构对全球执行过太空任务中的300名宇航员进行过统计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执行过长期太空任务的宇航员,有60%的宇航员出现了视力下降的情况。

其原因可能与失重有关,在空间站失重环境下,人体的体液会重新分配,影响脑脊液和颅腔,造成眼压升高。

在另一项研究中,从国际空间站返回地面的宇航员,他们的血管动脉比进入空间站之前要硬的多。有些在空间站待了6个月的宇航员,动脉硬化程度相当于在地面10年到20年。

不过,这些症状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缓解。返回地面后,航天员首先需要保证充分的休息和膳食营养,然后慢慢适度活动,促进体液的再分布,改善心血管调节功能,同时他们还会进行相关的理疗保健和身心调养。

经过精心疗养,航天员依旧能够恢复之前的身体状态。

航天员出舱还要隔离14天?

太空也有新冠病毒?

航天员在出舱后,首先要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

不过,这并不是因为担心他们在太空中感染了病毒,而是出于对航天员的保护。

航天员经过长期的飞行,身体各方面均会发生变化,免疫力下降。所以,航天员返回地面后需要进入医学隔离期、医学疗养期和恢复疗养期三个阶段的身体恢复期。

第一个阶段是医学隔离期,为期14天。这个阶段是参照三级隔离制度来执行的,航天员基本完全与外界隔绝。在这期间,航天员将在公寓内适应地球重力环境,提高心血管系统和支持运动器官功能,提高立位耐力,消除飞行后疲劳。航天员医生也会对航天员进行全方位体检,评估他们的健康状况。

第二个阶段为医学疗养期,时间大约为20到30天。航天员将入住天气好、空气好的疗养院,并开始逐步增加活动量,增强体质。

第三个阶段为恢复疗养期,时间大约3个月。这段时间,航天员各项生理参数将恢复到飞行前的状态,3个月后就可恢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

可以看到,航天员的工作承受着巨大的危险与挑战,他们英勇无畏,无私奉献,不怕牺牲,值得我们致以最高的敬意!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