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误区】吃糖多就会得糖尿病吗?

阅读量:1597

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认为糖尿病是吃糖吃出来的,平时很少吃糖的人,就不会得糖尿病。

这个看法是不正确的,如果只是单纯的多吃了点儿糖,不见得会引发糖尿病。当然喜欢吃糖的人,不要以此为借口放任自己大量吃糖,健康饮食提倡要少吃糖。

糖尿病就是糖惹的祸吗? 不是!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微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是人体自身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者胰岛素抵抗引发的,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内外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致。

简单的说糖尿病是自身出现了问题,而不是吃糖多。健康人胰岛素分泌正常,偶尔多吃些糖,身体都能承受,血糖值不会超出正常范围。自身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受损的话,身体无法消化、利用和代谢所摄入的糖,就会导致血糖升高。

糖尿病人需要控制糖的摄入,但是不能完全拒绝糖,相反,有时候糖尿病人需要糖来救命。糖尿病可怕的不是血糖高,而是发生低血糖,低血糖的后果严重,救治不及时,会导致死亡。糖尿病人往往时刻保持着对高血糖的警惕,而对低血糖防范不够,这是很危险的。用药剂量过大,主食吃的过少等,极易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长期高糖饮食,是可能导致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间接的外部环境因素,不是直接的、关键的、唯一的因素。当然高糖饮食不健康,健康饮食应该少糖、控糖。

存在于食物中的糖,我们称作“天然糖”,相对的,“添加糖” 是指在食品生产和制备过程中,添加到食品中的糖及糖浆,包括单糖和双糖,常见的有果糖,葡萄糖,蔗糖(白砂糖、绵白糖、红糖等都是庶糖)等,主要用于生产加工饮料、果汁、甜点和糖果等食品。

图片1.png

图片2.png

    注: 数据引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需要糖分提供能量,正常的适量的通过食物摄入“天然糖”有必要,有益健康,而且正常饮食足够满足身体糖分需求,添加糖完全不需要。

我们现在所讨论和需要限制的糖指的是“添加糖”。添加糖是纯能量物质,对人体其他营养需求没有贡献,日常饮食要注意少吃含糖多的加工食品,烹调时也要少用糖。

高糖饮食的危害一引发肥胖等多种慢性病

糖与肥胖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有关。研究人员对多个研究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过多摄入含糖饮料会增加肥胖的发病风险;还可因为导致肥胖而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国外一项系统评价认为,与低含糖饮料摄入人群(每月少于1次或不喝糖饮料)相比,高糖摄入人群(每天喝糖饮料1~2次)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26%。

膳食建议

饮食中要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健康成人每天摄入糖应该不超过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以内。少喝含糖饮料。

对于已经诊断为“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朋友,这里教您几个小技巧。

1. 主食粗粮细粮合理搭配,用一半的粗粮代替细粮,比如杂粮饭,红豆饭,燕麦饭等,既有饱腹感,血糖又不会过快的升高;

2. 煮熟的米饭打开锅,用饭铲把饭从上到下打松,等到温度稍微下降的时候吃,也是不错的吃饭技巧。

3. 除此之外,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现在的科技已经让不可能成为可能,从天然食物中提取各种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用特殊的工艺,变成病人吃的饭,已经成为可能。无论是营养,还是口感,还有方便性都非常人性化。

比如市场上的适合肥胖和糖尿病人用的科学营养品,改良了“糖”的成分的配方,提升了乳清蛋白质的含量,口感也非常不错,适合代餐,或者加餐服用。既保证能量又不会对血糖造成影响。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