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下车就进ICU,差点猝死!“五一”假期出门牢记这件事,关键时候能保命
五一,你有什么安排呢?不少人都早早做好了多个节日安排,出游、会友、回乡……
归心似箭的胡大哥也一样,为了享受家人孩子的团聚时光,胡大哥早早就搭上小客车返乡。
然而,胡大哥的回家之旅却险些成了不归路。
经过20多个小时的颠簸跋涉,胡大哥一下车就感到头晕目眩,胸闷难忍,甚至一度失去意识。紧急送至医院后及时进行了抢救,终于脱离生命危险。
为什么坐了趟车,就身体出现这么大的问题?医生表示,胡大哥是长时期通勤导致的“经济舱综合征”。
胡大哥及其家人是又惊又怕却也一头雾水——明明我是坐车回来的,怎么就得了“飞机病”呢?
图源:摄图网
1977年,Symington等[2]在文献中首次提出“经济舱综合征”这一概念,当时的观点认为,飞机经济舱更加狭窄、拥挤,从而增加了发病风险,此后这一概念流传甚广。
在医学上,这个术语指的是“静脉血栓栓塞症”,这是一种可能由长时间久坐不动引起的严重疾病。
最显著的表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在极端情况下,这些症状可能导致休克甚至猝死。
那么,经济舱综合征是如何引起的呢?
长途旅行时,无论是乘坐飞机的经济舱、长途客车还是火车硬座,狭窄的座位和有限的活动空间使得乘客的下肢长时间保持静止。
这种持续的不活动状态会导致静脉血流速度减缓,凝血因子水平升高或活化,为血栓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一旦血栓形成,它可能会在人恢复正常活动后脱落,引发血管栓塞。
如果血栓随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将引发呼吸困难、胸痛,甚至咯血、晕厥,有时这些症状可能迅速恶化,导致猝死。
更让人警惕的是,这种风险随着旅行时间的增加而上升。
研究表明,从飞行4小时后开始,每增加2小时的飞行时间,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就会增加18%至26%[6]。此外,长途汽车、长途火车和轮船旅行同样会增加久坐带来的血栓形成风险。
有研究荟萃了总体风险后发现,与家里蹲相比,旅行者患有该综合征的风险是前者的2.8倍[4]。
另外有医生提醒,老年人下肢静脉瓣功能较差,更易发生“经济舱综合征”,有血栓病史或乘机前曾大量饮酒、吸烟、过多进食油腻食物的也容易患病。
想要有效预防经济舱综合征,可以记住以下这五个字:
1.动!
在通勤过程中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坐位姿势不变,条件允许时可适当走动。如果条件实在不允许,我们可以规律活动双腿或双脚。比如踮起脚尖,抬起后脚跟,每次动作持续几秒钟,10-15次为一组。使腿部肌肉收缩,减少血栓风险。
2.喝!
不要因为在乘坐飞机或者火车等交通工具,上厕所麻烦就少喝水。适当多饮水,保持身体足够的水分可以稀释黏稠的血液,同时通过喝水和勤上厕所来增加运动、一举两得。
3.穿!
乘坐长途交通工具时,尽量避免穿过于紧身的衣裤鞋袜,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较为合适,另外穿着弹力袜也有助于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尤其是对于高危人群穿着弹力袜获益更多。
4.药!
药物预防仅建议用于高危人群。有间接证据表明,在长途飞行中使用药物预防静脉血栓栓塞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因此如果大家真的想要万无一失,也得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药物。
5.病!
注意!如果您合并高龄、恶性肿瘤、妊娠、肥胖、产后状态、使用口服避孕药、慢性心脏病、既往有静脉血栓史、近期手术治疗、骨折、吸烟以及明显的下肢静脉曲张等高危因素,尤其要注意做好预防。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人在出现经济舱综合征的时候并无先兆症状。但如果有人在旅行期间或旅行后出现下面症状,请务必警惕!如果是高风险人群那就更危险了,要及时就医。
1.腿部症状:如出现腿部肿胀、疼痛、皮温升高和皮肤红斑,可能是腿部出现栓塞的危险信号,建议立即联系医院。
2.肺部症状: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特别是局部针刺样胸痛)、剧烈咳嗽或伴有胸痛加剧、端坐呼吸、呼吸急促且喉中发出哨鸣等情况,这可能是肺栓塞的危险信号,请立即联系医院。
总的来说,长时间不活动才是经济舱综合征的罪魁祸首。五一假期期间难免舟车劳顿,这更应该引起大家的警惕并做好相关预防措施。
最后祝大家五一假期愉快,出入平安~
编辑 | 唐久
审核 | 萧瑜粥
图源 | 摄图网
参考文献
[1] 李红蔚, 李莉, 吴琦. 经济舱综合征:慢性病患者的隐藏杀手 [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20, 28(07): 481-483.
[2] Symington I S, Stack B H.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after Travel [J]. Br J Dis Chest, 1977, 71(2): 138-140.
[3] Czuprynska J, Arya R. Annotation: Travel and Thrombosis [J]. Br J Haematol, 2020, 188(6): 838-843.
[4] Clark S L, Onida S, Davies A. Long-Haul Travel and Venous Thrombosis: What Is the Evidence? [J]. Phlebology, 2018, 33(5): 295-297.
[5] Chamnanchanunt S, Rojnuckarin P. 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 and Travel-Related Venous Thromboembolism [J]. Open Med (Wars), 2018, 13: 575-582.
[6]Johnson IM, Shatzel J, Olson S, Kohl T, Hamilton A, DeLoughery TG. Travel-associated venous thromboembolism. Wilderness Environ Med. 2022; 33(2): 169-178.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