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暴雨或洪涝,牢记“十要十不要”!

阅读量:1459

近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暴雨天气,甚至引发洪涝等灾害。只有充分掌握汛期安全健康防护知识,才能在灾害发生时确保自身安全。为此,7月21日,山东省卫健委公众号发布了防汛个人安全卫生科普文章,将暴雨及洪涝灾害下的避险和卫生总结为“十要十不要”。

暴雨或洪涝灾害发生时

●紧急避险要知道

要寻找稳固、地势较高的高地、广场以及高层公共建筑的2楼以上区域(高于水面)等;不要进入建筑物地下部分、地铁、涵洞、隧道等。

●防止溺水要知道

要尽量避免在洪水水流中行走或驾车,如果已经被洪水包围,迅速寻找门板、泡沫、塑料盆等;不要进入未知深度水域。

● 防止触电要知道

要避开电线杆、高压电塔或下垂的电线等危险区域;不要在大树下、公交站牌旁避雨、不接触被水浸泡的电器。

●安全撤离要知道

要沿着转移路线走,警惕洪水滑坡泥石流;不要往桥梁堤坝陡坡山地方向走。

●抗灾人员防护要知道

要提前评估救助风险、佩戴防护装备;不要轻视大意、疲乏应对。

洪涝灾害发生后

● 饮用水卫生要知道

要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桶)装水;不要喝生水或被污染过的水。

● 食品卫生要知道

要吃煮熟煮透的食物;不要吃腐败变质的食物、淹死病死的畜禽。

●环境卫生要知道

要及时清理室内室外环境、通风消毒;不要随地大小便、不随意丢弃垃圾。

●疾病预防要知道

要做好防鼠灭蚊灭虫、保持个人卫生,出现不适症状主动就医;不要在蚊虫较多的区域停留、不接触死亡畜禽。

●心理健康要知道

要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不要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本文来源:大众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