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咳嗽......肺炎支原体来袭,如何科学应对?

近期,肺炎支原体在全国范围内流行。支原体肺炎究竟是啥病?主要症状有哪些?与普通感冒有啥区别?什么情况下需要及时就医?如何做好居家护理?家长如何尽早识别重症?支原体肺炎能预防吗?

什么是肺炎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肺炎支原体的亚双务沈此前期及学龄儿童易感,婴幼儿及成年人也可以感染。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微生物,它是一种常见的病原体,但感染肺炎支原体不一定会引发肺炎,多数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只有当肺炎支原体侵入人体的下呼吸道时,才可能导致支原体肺炎。

主要症状?

支原体肺炎以发热、咳嗽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发热以中高热(38.0°C以上)为主,持续高热者(39°C以上)预示病情较重初期为阵发性、刺激性干咳,随着病情进展,咳嗽可能伴随咳痰,部分患儿可以出现类似百日咳样咳嗽。重症病例可能出现喘息和呼吸困难。有时会伴随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精神差、抽搐等。

如何与普通感冒区别?

肺炎支原体初期感染上呼吸道时,症状类似普通感冒,例如鼻塞、咽痛、发热等。支原体肺炎的诊断还需要结合支原体抗体支原体核酸咽拭子等方法及影像子检查来确定。

相对于成人,为什么儿童感染支原体肺炎的比例更高?

儿童是支原体肺炎感染的高发人群,尤其是5岁及以上的儿童人群,此外,婴幼儿在内的5岁以下的儿童同样也可以发病。儿童容易感染支原体肺炎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个是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的不够健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免疫功能都不是很成熟,包括孩子咳嗽反射相对比较弱,免疫球蛋白水平也偏低等。

第二个是肺炎支原体本身具有相对较强的传播性,在学校和幼儿园,人群的密集程度相对较高,使得病原体的传播速度更快。

第三个是支原体感染的潜伏期会相对比较长,通常是1-4周,平均大概3周左右,病原体的携带者以及患病的人群都具有一定的传播性,因此出现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如何诊断治疗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检测最常用的是支原体PCR(核酸扩增)的方法,以支原体IgM、IgG抗体作为辅助。

目前,大环内酯类药物是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常用阿奇霉素,其他四环素类药物多西环素,以及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也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什么情况下需及时就医?

如果孩子出现持续三天以上发热、高热(超过39.0°C)不退、咳嗽重、出现咳憋、呼吸增快或出现喘息、呼吸困难、发组等表现,需警惕肺炎甚至重症肺炎的发生,应及时就医。病程早期的5至10天是最佳治疗窗口期。了解支原体肺炎的症状治疗和预防是保护孩

子健康的重要一步。

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本文内容是基于现有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旨在为医生提供专业领域的知识更新和教育目的。在实施任何医疗程序、治疗方案或健康计划时,医生应依赖自己的专业判断,并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
查看全部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