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慢阻肺病

一、什么是慢阻肺?

慢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病:为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这种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发展,不完全可逆,多与肺部对有害颗粒物或有害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二、引起慢阻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吸烟

吸烟可损害支气管上皮纤毛、影响纤毛运动,削弱肺泡吞噬细胞的吞噬、灭菌功能,降低局部抵抗力,还能诱发支气管痉挛和增加气道阻力。

大气污染

氯、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化学气体或烟雾,二氧化硅、煤尘、灰尘和部分农作物粉尘等也对支气管有刺激和毒性作用,诱发慢阻肺。

感染

鼻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等病毒,以及肺炎链球菌和流感杆菌等病源微生物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和加剧的另一重要因素。

过敏因素

过敏因素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有一定关系,尤其是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

其它

气候变化,尤其是冷空气能引起黏液分泌增加,减弱支气管纤毛运动。老年人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喉头反射减弱,呼吸道防御功能差,维生素A、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缺乏也伴有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增加。

三、如何发现慢阻肺?

要提高对慢阻肺临床表现的警惕性和相应的检查。慢阻肺患者多有明显的危险因素接触史,有不能完全逆转的气流阻塞,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起病,但也可不伴有临床症状,直到晚期才出现活动后气急、呼吸困难。部分患者主诉起病是由急性呼吸道感染开始的,有可能在此之前患者已有不被注意的慢性咳嗽、咳痰症状,直到呼吸道感染等使早已减退的肺功能进一步恶化表现出气急、呼吸困难后才来就诊。有些以肺气肿为主要病变者初次就诊时往往主诉软弱、无力、体重下降,不仔细询问有时不易想到是慢阻肺的临床表现。

为提高慢阻肺早期诊断率,对所有患咳嗽伴多痰、并有危险因素接触史者,均应进行肺功能检查。诊断和评估慢阻肺病情时,肺功能测定可作为一项"金"标准,能客观测定气流阻塞的程度。FEVl/FVC<70%,且在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80%时,可肯定患者有气流阻塞且不能完全逆转,应考虑慢阻肺诊断。X胸线片和胸部CT有助于鉴别类似于慢阻肺的其他疾病。心电图可发现有无心律失常、右心肥大。血气分析有助于判定有无呼吸衰竭,指导治疗。

四、慢阻肺有何危害?

慢阻肺可导致气道和肺的组织病理学破坏以及相应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包括黏液高分泌、纤毛功能失调、气流受限、肺过度充气、气体交换异常、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在慢阻肺晚期出现的肺动脉高压是重要的心血管并发症,与肺心病的形成有关,提示预后不良。慢阻肺进展到一定程度即产生低氧血症,随后出现高碳酸血症和呼吸衰竭,导致患者死亡。慢阻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目前它是世界的第四位死因,估计在2020年将成为第3位死因。因此,可以讲慢阻肺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全球性健康问题。

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本文内容是基于现有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旨在为医生提供专业领域的知识更新和教育目的。在实施任何医疗程序、治疗方案或健康计划时,医生应依赖自己的专业判断,并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
查看全部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