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到底能活多久?

“反正是治不好了,不如吃个痛快”,糖尿病患者老赵抓起鸡腿狠狠地咬了一口~
老赵已经患糖尿病十几年了,这十几年中老赵一直听医生的,饮食上一直少油少糖,按他的话说每天都是清汤寡水的。
但是最近给老赵带来比较大的一个打击,是他的另外一位糖友去世了。自从老朋友去世后,老赵一下子松懈了,反正都是死,为什么不活得开心一点,去享受人生呢?老赵虽然还是在吃药,但是饮食上放开了,大鱼大肉抽烟喝酒一样都没落下。
我们不仅要问,糖尿病到底会不会影响寿命?

糖尿病真的会缩短寿命吗?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但是这种至今仍然不能被治愈。
总体来说,糖尿病的确会缩短患者的寿命,一些大型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一篇发表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JAMA》的研究论文显示,与无糖尿病者相比,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寿命将缩短9年。
研究还同时发现,大约有1/3的糖尿病患者是死于心血管疾病。
这个消息可能会让糖尿病患者心沉谷底,但是另外一项研究却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希望,在另一个著名内分泌领域的医学杂志《糖尿病肥胖与代谢》上,一项研究显示接受规范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寿命几乎无异。
这也就是说,只要接受规范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可以活到正常人的寿命,甚至更长。
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在于并发症
科学研究发现,糖尿病在发病后的10年左右,超过3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而中国每年约有84万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各类并发症。
1)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属于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最重要的死亡原因。
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形成的高血糖状态更容易让血脂在血管壁沉积,形成斑块,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形成。
应对方法: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高血压、高血脂)应该每年去医院做一次筛查,筛查项目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和血脂,必要的时候做心电图和脑血管影像,评估是否存在心率失常、心肌梗死和脑血管病变的情况。

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约为30~90%,早期以轻微的感觉障碍为主,如果不加以控制,病情加重会导致刺痛、灼痛等感觉。
周围神经病变是足溃疡和截肢最危险的因素,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发生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0倍,在接受大面积截肢后,5年死亡率高达44~68%。
应对方法: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借助一些简单的仪器对患者的踝反射、痛觉、震动觉、压力觉和温度觉进行检测等。
3)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长期血糖不稳定导致的血管病变,血液循环受到阻碍,尤其足部长期得不到供血,细胞出现坏死腐烂。
因此,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足部冰凉感、干燥和水疱等,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避免被截肢的风险。
应对方法:一般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半年到1年进行一次系统的足部物理检查,并经常自查。检查项目包括:足部皮肤颜色、湿度、温度是否正常,外形是否正常,脚趾、趾甲的状况,足部皮肤是否完整,同时应保持足部卫生。
4)糖尿病肾病
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早期表现为肾功能损伤,第二阶段会出现尿蛋白,最终会形成隐匿性的肾病。
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去医院做肾功能监测,密切观察微量白蛋白指标,早期筛查糖尿病肾病。
应对方法:主要依赖于尿微量白蛋白和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来筛查,确诊2型糖尿病后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肾脏病变筛查,包括尿常规、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血肌酐、尿素氮等。
最后提醒大家的是,糖尿病的可怕在于并发症,但是如果能够长期控制好血糖,这些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
因此,遵医嘱,改善生活方式,少吃油脂和含糖量高的食物,同时规律使用降糖药物,从饮食、药物和运动3方面积极控制血糖,也可以让糖尿病患者获得和正常人一样的寿命。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