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哮喘专题丨哮喘儿童的脱敏治疗

邓镜业个人号
阅读量:1020
点赞量:2
关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哮喘,什么是脱敏治疗、为什么哮喘患儿要做脱敏治疗。

1. 哮喘对儿童的危害

过敏性疾病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病率显著上升,哮喘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过敏性哮喘多在儿童期发病,约30%-50%的儿童患者病情会延续至成年,哮喘反复发作会严重影响孩子和家长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危害患者身心健康。例如会导致儿童生长发育障碍,并会逐渐演变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或肺心病,而且患病的孩子因为活动能力减弱或害怕发病,常拒绝参加社交活动严重,因而造成心理疾患。

2. 什么是脱敏治疗?

专业术语称为“特异性免疫治疗”,主要用于吸入物变应原所致的变态反应,针对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在找到主要过敏原(比如尘螨)后,将该过敏原蛋白做成疫苗,按照剂量和浓度由低到高的规律进入患者体内,造成患者对过敏原(尘螨)的敏感性下降(免疫耐受),孩子以后再接触该过敏原(尘螨),就不出现过敏症状或者症状明显减轻。

3. 为什么哮喘患儿要做脱敏治疗?

哮喘在临床上是一个常见的难以根治、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 “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强调了脱敏治疗用于哮喘治疗的重要性,强调“对症加对因”的治疗方案是哮喘患者摆脱疾病困扰的根本解救办法,是唯一改变过敏性哮喘及过敏性鼻炎自然病程的治疗方法,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全球各变态反应、哮喘与免疫学学会唯一共同推荐的对因治疗及可能完全治愈过敏性疾病的方法。

虽然脱敏治疗有这么多好处,但并非所有患儿都适合做脱敏治疗。

“哪些孩子适合脱敏治疗?

轻~中度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患儿,如果吸入性过敏原明确、且难以有效避免的(如花粉、尘螨),就可以脱敏治疗;湿疹的孩子如果合并过敏性鼻炎或者哮喘,也可以进行脱敏治疗。临床观察发现,这类患者在呼吸道症状改善的同时,皮肤过敏症状也明显改善。未控制的中度至重度的哮喘,需要积极对症治疗,建议在哮喘控制1-3个月后开始脱敏治疗,同时配合哮喘控制药物,比如吸入激素和/或支气管扩张剂。

“  为什么有些哮喘的孩子不推荐脱敏?

中重度哮喘儿童,如果经过充分药物治疗后,FEV1仍然≦70%预计值,提示气道已有不可逆损伤,不建议进行脱敏。超过3种完全不相关的过敏原或过敏原难以查清,或尘螨不是主要过敏原的哮喘患者,不建议进行尘螨的脱敏治疗。其他不适合脱敏的情况还包括: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免疫缺陷、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炎症及发热、严重急性或慢性病(包括恶性疾病、活动性肺结核);严重的心血管功能不全;反应器官不可逆病变(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局部或全身使用β受体阻断剂(如果出现全身过敏反应,此类患者不能用肾上腺素急救);依从性差的患者;有过敏性休克史的患者。目前食物过敏引发的哮喘尚不能脱敏,仅处于动物实验或临床试验早期,临床需要严格回避过敏食物。

 哮喘儿童脱敏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首先要到专业的儿童医院,找过敏免疫科或呼吸科的医生,明确是否过敏性哮喘?过敏原是什么?是否是脱敏适应症?选择哪种脱敏方式较好?同时需要什么药物来配合脱敏治疗?专业医生会给你的孩子制定适合孩子的治疗方案。脱敏药物不是非处方药(OTC),有些儿童其实不能脱敏,也可能不需要脱敏,也可能目前不适合立即脱敏,盲目脱敏可能会使病情加重,记住一定要找专业医生。  脱敏治疗的方法

中国过敏性疾病最主要和最普遍的吸入性过敏原是屋尘螨和粉尘螨,目前我国可进行的标准化脱敏治疗主要为尘螨的脱敏治疗。  目前普遍采用和疗效肯定的方法为:皮下注射或舌下含服。皮下注射脱敏总疗程为3年,费用约10000元/年。舌下含服脱敏的总疗程也是3年,费用约3000元/年。

1选择皮下脱敏还是舌下脱敏?

疗效:临床资料分析显示皮下脱敏的疗效比舌下脱敏好,对尘螨的有效率达75-85%,舌下脱敏的有效率报道为50%。而且皮下脱敏能预防新增过敏症和疾病进展。安全性:舌下脱敏安全性更好(因为舌下粘膜不含肥大细胞,因此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很低);舌下脱敏使用方便,可以在家里完成;而且舌下脱敏价格便宜,为皮下脱敏价格的一半。依从性:舌下含服脱敏的孩子依从性可能较差,因为家长会经常忘记给孩子用药、或叫孩子自己给药、或叫祖父母辈或老师等给药,以致搞错剂量,有很大的潜在危险性。建议家长从以上几个方面评估后,和专科医师讨论采用更适合孩子的脱敏方法。

2脱敏治疗的最佳年龄?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可塑性很强,过敏性疾病治疗越早越好,脱敏治疗的疗效会更显著。舌下含服脱敏目前推荐年龄为4岁以上,皮下注射脱敏目前推荐年龄为5岁以上。成功的脱敏治疗可以预防新的过敏症产生,预防过敏性鼻炎进一步发展为过敏性哮喘。过敏性哮喘儿童经过正规脱敏治疗后,能明显减轻甚至消除喘息、气急症状,即使疗程结束后疗效也将维持相当长的时间,甚至终生。

3脱敏会不会影响生长发育?含激素吗?

不会。皮下注射脱敏疗法已开展了一百多年(始于1911年),舌下含服疗法在欧洲也开展了二十余年,没有“影响生长发育”的相关报道。不含激素。脱敏药物为标准化的水溶性疫苗,需要储存于0-8℃冰箱内。如“尘螨脱敏疫苗”仅是尘螨提取物。 

4皮下脱敏

整个疗程分为初始治疗阶段和维持治疗阶段。初始治疗阶段的注射间隔期为1-2周(共4个月),浓度从1级浓度到3级递增,剂量每次从0.05ml、0.1ml、0.2ml…0.8ml递增。初始治疗达到浓度3级的1.0ml后,进入维持治疗至疗程结束, 3级浓度以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剂量维持注射,维持治疗阶段注射间隔期为4-6周。(至疗程结束) 。 

皮下注射脱敏因故中断怎么办?

如果初始治疗期间注射间隔过长,需要剂量调整,如:超过2周,剂量调整为末次注射剂量的50%;超过4周,需要重新开始。如果维持治疗期间注射间隔过长,也需要相应剂量调整,如:超过6周,剂量调整为末次注射量的50%;超过8周,为末次注射剂量的5%;超过52周,重新开始脱敏。

皮下脱敏出现不良反应怎么办?

(皮下脱敏疗法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按照用药次数统计约5%)

皮下脱敏患者须知

1. 皮下脱敏治疗应在医院内进行,有专业医护人员监测。2. 应在注射后至少留院观察30分钟并全程有家长陪同。

3. 注射当天应避免体力活动、热水浴。

4. 注射前一天应避免过度劳累。

5. 注射前后均需测定峰流速。

6. 注射当天如有急性感染、发热、哮喘急性发作状态需要暂停并对症治疗。

7. 和其他免疫接种间隔一周。

8. 和医生保持良好沟通互动,如有治疗中断和不良反应需要按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5舌下脱敏

整个疗程也分为初始治疗阶段和维持治疗阶段。粉尘螨滴剂1-4号,浓度依次递增,2ml/瓶。初始递增期:粉尘螨滴剂1-3号,第1周用1号,第2周用2号,第3周用3号。 维持期:第4周起服用粉尘螨滴剂4号,至疗程结束。服用方法:药瓶倾斜,将脱敏液滴滴于舌下,含1-3分钟后吞咽,每日1次,固定时间用药。如一次用药滴数过多,可分多次在同一时间段内服用。

舌下脱敏因故中断怎么办?

初始阶段,停药即建议重新开始。维持阶段,停服2周以上(最长4周),减3级或从最小剂量开始,再逐渐递增;停用4周以上,再次服用时,应从最小剂量开始。

舌下脱敏出现不良反应怎么办?

常见的不良反应症状有:口舌轻微麻木或搔痒感;局部皮疹;轻度腹泻;疲劳感。不同患者对变应原的耐受程度相差极大,不耐受通常发生在浓度递增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绝大部分患者轻微不耐受现象无需处理,一周内可自行消退。对于不耐受引起过敏症状加重的患者(过敏性鼻炎 、哮喘轻度发作),可以使用对症药物或调整剂量(减量)。

舌下脱敏患者须知

1.严格按照说明剂量用药,不要随意增减剂量。

2.如果用药轻微过量(比如应该滴4号3滴,家长给了4滴或5滴),也不必过度惊慌,多喝水,同时服用抗过敏药,大多可以自行缓解。

3.和医生保持良好沟通互动,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应和医生确定是否继续脱敏。

4.伴有急性感染、发热、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可暂停或减量用药一周。

5.在打预防针的当天和第二天,暂停舌下脱敏 。

6.凡服用后24小时内有不良反应者,次日剂量宜减少3级(若在递增期间,则次日剂量至最小剂量),耐受后再逐渐递增。

6皮下注射脱敏和舌下含服脱敏可以互相转换吗?

可以。如果在皮下注射的初始治疗期想转为舌下含服,应该从头开始;如果患儿已经进入维持期,可以直接从畅迪4号3滴开始。如果从维持期开始用药的患者舌下含服出现不耐受情况,仍需从1号1滴开始治疗。无论舌下含服的儿童处于初始治疗期还是维持期,要转为皮下注射,必须从头开始。脱敏治疗的效果

脱敏治疗成功的关键是:环境控制,尽可能避免接触尘螨过敏原;坚持规范用药,疗程足够;对症药物的联合使用。

1.早期效果:在脱敏治疗后4-5个月就出现效果。

2.持续效果:在3年的脱敏治疗过程中始终存在效果。

3.长期效果:脱敏治疗疗程结束后仍然存在的疗效(最长跟踪到15年)。

4.预防效果:防止新过敏症的发生和疾病的加重。

脱敏失败的原因分析

1.原来的过敏原检查报告不准确或吸入性过敏的种类过多,比如其实不是尘螨过敏而采用尘螨脱敏制剂;比如除尘螨外,还有强烈花粉过敏;比如过敏原报告是数年前的,目前过敏情况已经发生变化。

2.未坚持规范脱敏治疗,家长经常忘记给孩子用药。

3.忽视环境控制,仍大剂量接触尘螨,例如有些家长经常忘记换洗床上用品,孩子不愿抛弃毛绒玩具;居住环境差,孩子整天接触各种化学有害物质和粉尘。

4.经常带孩子出入公众场所等,造成反复呼吸道感染。

5.在疾病未控制时,就开始脱敏治疗,比如哮喘短期内频繁发作时就开始脱敏,或者肺功能经正规药物治疗后已无法恢复正常的。

6.未配合其他对症药物,比如哮喘未控制的患者,家长或孩子不愿意同时吸入激素治疗。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