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长寿,先瘦腰!研究指出:这里越胖,心血管越危险!三个方法教你减肚子

身体脂肪的多少与健康息息相关,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脂肪长在哪里,更是影响健康与寿命的关键。
有的人四肢纤细却肚子突出,有的人全身均匀发胖,还有的人脂肪更喜欢堆积在臀部和大腿……不同的脂肪分布,背后隐藏的健康风险也大不相同。
全身的脂肪是怎样分布的?
人体的脂肪并不是“均匀分布”的。根据发育起源和功能不同,脂肪主要分为两大类: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
· 皮下脂肪:位于皮肤下层,是我们能捏到的“肥肉”,常见于大腿、臀部以及手臂。
· 内脏脂肪:藏在我们的腹腔深处,包裹着肝脏、胃、肠道等器官。
脂肪分布还存在性别差异,女性脂肪多堆积在臀部、大腿处,所以更容易形成“梨型”身材;而男性脂肪集中在腹部和内脏周围,更容易形成“苹果型”身材。这种差异主要与性激素有关,雌激素促使脂肪向下半身分布,而雄激素则促进腹部脂肪堆积。
不过,脂肪并非一无是处,适当的腹部脂肪可以像“防弹衣”一样保护我们的内脏器官,但如果脂肪堆积过多,不仅腰围变粗,更会危害健康。事实上,多项研究都已表明,腹部脂肪的堆积,与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甚至死亡风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腹部脂肪堆积,会加速男性心血管衰老
近期,国际心血管领域期刊 《European Heart Journal》 发表了一篇题为“Sex-specific body fat distribution predicts cardiovascular ageing”的研究,这项研究明确指出:腹部脂肪会加速心血管系统的衰老,这一现象在男性中尤为突出。
该研究分析了2万多名中老年人的健康数据。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先进的评估方法,通过心脏扫描信息来估算每个人的“心血管年龄”,再和他们的实际年龄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心脏血管是“更年轻”还是“更早老”。同时,这项研究还精确测量了不同身体部位的脂肪含量,进而探究脂肪分布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
结果发现:
· 内脏脂肪每增加1升,心血管年龄会增加 0.656岁;
· 肌肉脂肪每增加1%,心血管年龄增加0.183岁;
· 肝脏脂肪比例每升高1%,心血管衰老会加速1.066岁。
研究还指出,腹部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只在男性中显示与心血管衰老显著相关,在女性中这种关联不明显。
更有意思的是,女性臀部脂肪甚至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也就是说,女性臀部脂肪越多,心血管反而更“年轻”。
如何自测内脏脂肪?
从上面的研究可以看出,对心血管健康影响比较大的是内脏脂肪,那么,内脏脂肪该怎么检测呢?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法初步判断:
量腰围:如果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就可能存在内脏脂肪超标。
看腰臀比:女性腰臀比≥0.85;男性腰臀比≥0.9,也需警惕。
这两个方法适合在家自己检测,如果想要准确评估内脏脂肪的含量,可到医院进行腹部CT或MRI检查。
三个实用方法,帮你减小腰围
减少腹部脂肪不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心血管健康。具体怎么做呢?给大家总结了三个方法。
首先是饮食,减脂的关键是要控制每天热量摄入,因此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建议选择低GI(升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糙米。同时,饮食上要遵循“1225”原则,即每天至少吃12种食物,每周 25种以上。饮食清淡,少油少盐,每周吃1~2次坚果,不要喝甜饮料,改喝白开水或淡茶水。
光靠饮食是远远不够的,运动对减肚子也非常重要,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训练能有效减少腰围和体脂。不过,这个运动时间并非上限,运动时间越长,瘦得更明显:每周150分钟体重平均减轻2.79kg,而每周进行300分钟,体重减轻4.19kg。

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走路、骑车、爬山、打球、慢跑、跳舞、 游泳、划船、滑冰、滑雪及舞蹈等。
需要注意的是,运动量要循序渐进,减肥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不要急于求成,可以从小运动量开始,每天运动30分钟,等身体适应后再逐步增加运动量。
控制压力和保持良好的睡眠。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会导致激素紊乱,从而增加腰部脂肪堆积的风险。因此,要保持心态平和,及时疏解压力。此外,规律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也有助于减少腰围。
这项涉及2万多人的大型研究告诉我们:想要健康长寿,关注腰围比关注体重更重要。特别是男性,更需要警惕腹部脂肪的积累。健康的身体不在于单纯的“瘦”,而在于脂肪的“合理分布”。通过健康饮食、规律运动、良好睡眠和压力管理,我们不仅可以塑造更好的体型,更可以延缓心血管系统的衰老,享受更长久、更高质量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Losev V, Lu C, Tahasildar S, et al. Sex-specific body fat distribution predicts cardiovascular ageing. Eur Heart J.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2, 2025.
2.周涛, et al.中国人内脏脂肪指数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关联及性别差异[J].中国循环杂志,2025,40(2):157-16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肥胖症中国诊疗指南(2024年版)[J].协和医学杂志,2025,16(1):90-108.
4.Jayedi A, Soltani S, Emadi A, Zargar M, Najafi A. Aerobic Exercise and Weight Loss in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JAMA Netw Open. 2024;7(12):e2452185.
5.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好习惯帮你减腰围. Published Apr. 25, 2025. Assessed Sep. 8, 2025 . Available from:https://wjw.beijing.gov.cn/wjwh/ztzl/tzglkp/tzcdph/202504/t20250425_4074678.html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