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替诺福韦与丙酚替诺福韦

WHO估计全球大约有2.57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HBV感染是导致肝脏疾病的常见原因,每年约有88.7万人死于HBV感染相关疾病。我国大约有8000多万人口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占全球乙肝携带者总数的三分之一,每年大约有近30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的肝硬化或肝癌。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仍旧不能被治愈,但是随着乙肝疫苗接种覆盖率的增加以及核苷(酸)类药物的出现,不仅HBV新感染率有所下降,而且对于坚持长期抗病毒治疗的HBV患者来说,能够延缓肝病的进展。特别是抗病毒药物在中国的升级换代,长期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患者可以有极低耐药率和更好安全性保障的用药选择。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与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都表现出很好的抗病毒疗效。那么,这两种药物又有何异同呢?首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TDF,商品名:韦瑞德)2013年作为抗艾滋病毒药物上市,适用于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用,治疗成人HIV-1感染。2014年获批拓宽适应症适用于治疗慢性乙肝成人和≥12岁的儿童患者。

TDF在体内转化为替诺福韦,酯化后才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在人体内经过水化、磷酸化后与天然脱氧核糖底物相结合而抑制病毒聚合酶,通过掺入DNA分子结构中而终止DNA复制延长发挥抗病毒作用。

2015年版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就已把TDF推荐为慢乙肝治疗的首选药物,且与其它抗病毒药物相比,在妊娠安全性方面有大量安全性数据,乙肝孕妇可以使用TDF治疗,既可以减少乙肝治疗耐药产生,又可以进行母婴阻断,保证下一代的健康。但是,TDF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造成患者肾脏损伤,如肌酐清除率的异常。在骨磷代谢方面也存在一定风险,如降低患者的骨密度,对患者的骨骼造成不良影响等。

2018年,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TAF,商品名:韦立得)在我国上市,用于治疗成人和青少年(12岁以上,体重至少为35kg)的慢性乙型肝炎。

TAF是替诺福韦的一种磷酰胺前体药物,能够在肝细胞内水解、磷酸化进而发挥抗病毒疗效。也就是说,TAF与TDF属于同根同源,都通过水解、磷酸化后乔装打扮破坏DNA分子结构而中断病毒复制。与TDF相比,TAF可靶向送至肝细胞,使靶细胞内的药物浓度大幅度提高。TAF每片25毫克,只需不到TDF十分之一的药量就可以达到相当的抗病毒效果。服用TAF后转氨酶复常率更高,又不会造成肾脏和骨骼损伤,安全性更好。

2019年最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已将TAF列为慢乙肝治疗的首选药物推荐,且TAF已纳入国家医保名录,进一步降低患者用药的经济负担。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