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房颤?治疗方法有哪些?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心律失常现象。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跳动是由一个称为“窦房结”的起搏点控制的,它规律地发出电信号,使心脏肌肉收缩和舒张。然而,在房颤患者身上,这个起搏点失去了规律,导致心脏跳动变得不规则且快速。长此以往,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脏功能下降、中风等严重后果。
房颤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此外,饮酒、吸烟、熬夜、肥胖等生活习惯不良也可能诱发房颤。
房颤的症状主要包括:
1.心悸:患者感到心脏跳动不规则,有时甚至能感觉到心跳停顿;
2.气短:由于心脏跳动不规律,导致心脏泵血效率下降,患者在活动时容易出现气短;
3.头晕:心脏跳动不规律,可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头晕;
4.胸痛:房颤可能导致心脏肌肉缺氧,患者会出现胸痛症状。
房颤的治疗方法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方面。
1.药物治疗:
(1)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胺碘酮、普罗帕酮、索他洛尔、莫雷西嗪等药物可帮助患者恢复窦性心律;
(2)控制房颤发作时的快速心室率:地高辛、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和钙离子拮抗剂(如地尔硫卓)等药物可以缓解患者的心率过快;
(3)抗凝治疗:对于血栓栓塞高危患者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房颤患者,除有抗凝禁忌症外,应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
2.非药物治疗:
(1)电复律治疗:通过直流电电击使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成功率较高,但需要住院监测治疗,且可能难以长期维持窦性心律;
(2)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导管微创手术,成功率高,多数患者可达到术后根治房颤,长期维持正常窦性心律的目的;
(3)心脏外科手术:利用射频、微波等能量消融房颤,适用于合并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心脏疾病患者,如心脏换瓣、搭桥、先心病等。
总之,房颤是一种严重威胁健康的心律失常。患者一旦出现房颤症状,应及时就诊,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通过合理的治疗,多数房颤患者可以摆脱疾病的困扰,重拾健康生活。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